问题 | 买卖合同的生效期限是多长时间? |
释义 | 本文探讨了买卖合同的有效期、口头约定是否有效及合同生效的约定。买卖合同具有自由协商的有效期,没有固定的时间限制。口头约定是否有效需满足一定条件,如合同内容真实、当事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合同是各方自愿订立的且不违反法律法规、强制性规定、公序良俗、第三人或者公共利益。合同生效的约定包括当事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法律分析 当事人协商一致确认的买卖合同有效期,在不违反法律规定、不损害国家利益、不破坏社会公序良俗的情况下,是当事人真实意愿的表现,因此,当事人可以自由协商并确定合同的有效期,且没有固定的时间限制。 一、买卖合同口头约定是否有效 买卖合同口头约定不一定有效。因此,只要口头约定的销售合同符合下列条件,就是有效的。法律允许以口头形式签订合同: 1、合同内容是订立合同的当事人的真实意思; 2、订立合同的当事人是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 3、合同是各方自愿订立的,不存在欺诈、胁迫等情形; 4、合同内容不违反法律法规、强制性规定、公序良俗、第三人或者公共利益。 二、合同生效的约定有哪些 1、当事人必须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自然人作为合同当事人,必须具备《民法典》规定的民事行为能力。即作为合同主体的自然人,应该是具有完全行为能力的自然人。 作为合同主体的法人、非法人组织,它们的行为能力是不同的,法人、非法人组织只有在登记核准的经营范围内从事经济活动,才具有法律效力,法人、非法人组织只有在它们的经营范围内签订的合同,才受法律保护。 2、意思表示真实。意思表示真实为一切民事法律行为的生效条件。 如果合同当事人的意思表示不真实、或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或逃避法律的行为,或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所为的行为,都将导致合同不发生法律效力。 3、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合同的内容和目的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在法律、法规没有规定时,不得违反国家有关规定的禁止性规定。同时,合同的内容和目的不得损害他人利益和危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 四、形式合法。当事人订立合同,有书面形式、口头形式和其他形式。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采用书面形式的,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当事人约定采用书面形式的,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结语 买卖合同的有效期是当事人自由协商确定的,只要符合法律规定、不损害国家利益、不破坏社会公序良俗,口头约定也可以是有效的。同时,当事人必须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合同内容才能生效。形式合法也是合同生效的重要条件。 法律依据 《民法典》 第五百零二条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但是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合同应当办理批准等手续的,依照其规定。未办理批准等手续影响合同生效的,不影响合同中履行报批等义务条款以及相关条款的效力。应当办理申请批准等手续的当事人未履行义务的,对方可以请求其承担违反该义务的责任。 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合同的变更、转让、解除等情形应当办理批准等手续的,适用前款规定。 第五百九十六条买卖合同的内容一般包括标的物的名称、数量、质量、价款、履行期限、履行地点和方式、包装方式、检验标准和方法、结算方式、合同使用的文字及其效力等条款。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