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在雇员发生交通事故时,雇主应该如何应对和担责? |
释义 | 雇主应为雇员驾驶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的民事赔偿承担责任,除非雇员故意或重大过失导致事故发生。根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根据当事人的行为和过错程度确定责任,一方过错导致事故则承担全部责任,多方过错则根据行为和过错程度分别承担责任。如果没有过错或属于交通意外事故,则各方无责任。雇主有权向雇员追偿,但需根据雇佣合同约定或法律规定进行。 法律分析 在一般情况下,雇员驾驶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的,雇主应该作为民事赔偿主体承担赔偿责任,雇员不对受害人承担民事赔偿责任。虽然机动车的实际控制人是雇员,但是雇主负有选任合格雇员与监督雇员的责任,所以,雇员在雇佣活动中致人损害的,理应由雇主承担赔偿责任。当然,雇主承担赔偿责任,可以依据双方签订的雇佣合同向雇员追偿,比如扣发奖金或依照约定承担一定比例的损失。但有一种特殊情形,如果是由于雇员的故意或重大过失导致交通事故发生的,应当与雇主一起承担连带责任。在这种下,承担了连带责任的雇主有权向雇员追偿。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 第六十条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当事人的行为对发生道路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确定当事人的责任。 (一)因一方当事人的过错导致道路交通事故的,承担全部责任; (二)因两方或者两方以上当事人的过错发生道路交通事故的,根据其行为对事故发生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分别承担主要责任、同等责任和次要责任; (三)各方均无导致道路交通事故的过错,属于交通意外事故的,各方均无责任。一方当事人故意造成道路交通事故的,他方无责任。 拓展延伸 雇主在雇员发生交通事故时的法律责任与赔偿问题 当雇员发生交通事故时,雇主可能会面临法律责任和赔偿问题。根据法律规定,雇主通常不对雇员在工作期间发生的交通事故负全责。然而,雇主可能会被认定为间接责任人,需要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这取决于诸多因素,如雇员是否在工作职责范围内、是否存在雇主的疏忽行为等。在一些特定情况下,雇主可能需要向受伤雇员提供赔偿,包括支付医疗费用、工资损失和其他相关费用。因此,雇主应该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确保为雇员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并购买适当的保险来减轻潜在的法律责任和赔偿风险。 结语 在雇员发生交通事故时,雇主通常应作为民事赔偿主体承担赔偿责任。虽然雇员是机动车的实际控制人,但雇主有责任选任合格雇员并进行监督。然而,如果雇员故意或重大过失导致事故发生,雇主可能与其一起承担连带责任。根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将根据当事人的行为和过错程度确定责任。雇主应了解相关法律法规,采取预防措施并购买适当保险,以减轻潜在的法律责任和赔偿风险。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22修正):第十一条 营养费根据受害人伤残情况参照医疗机构的意见确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22修正):第二十四条本解释自2022年5月1日起施行。施行后发生的侵权行为引起的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本解释。 本院以前发布的司法解释与本解释不一致的,以本解释为准。 本决定自2022年5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2012修正):第四章 赔偿方式和计算标准 第三十四条 侵犯公民生命健康权的,赔偿金按照下列规定计算: (一)造成身体伤害的,应当支付医疗费、护理费,以及赔偿因误工减少的收入。减少的收入每日的赔偿金按照国家上年度职工日平均工资计算,最高额为国家上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的五倍; (二)造成部分或者全部丧失劳动能力的,应当支付医疗费、护理费、残疾生活辅助具费、康复费等因残疾而增加的必要支出和继续治疗所必需的费用,以及残疾赔偿金。残疾赔偿金根据丧失劳动能力的程度,按照国家规定的伤残等级确定,最高不超过国家上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的二十倍。造成全部丧失劳动能力的,对其扶养的无劳动能力的人,还应当支付生活费; (三)造成死亡的,应当支付死亡赔偿金、丧葬费,总额为国家上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的二十倍。对死者生前扶养的无劳动能力的人,还应当支付生活费。 前款第二项、第三项规定的生活费的发放标准,参照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执行。被扶养的人是未成年人的,生活费给付至十八周岁止;其他无劳动能力的人,生活费给付至死亡时止。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