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包庇窝藏是否违法? |
释义 | 窝藏、包庇罪是为了使他人逃避刑事追究而提供帮助,属于妨害司法活动的犯罪。窝藏包括提供隐藏处所和物资,而包庇包括作假证明和毁灭罪证等行为。如果事前通谋并在他人犯罪后再行窝藏或包庇,则构成共同犯罪。 法律分析 窝藏、包庇罪是在他人犯罪以后为使其逃避刑事追究而予以窝藏或者包庇,因而是一种妨害司法活动的犯罪。然而,如果事前通谋而在他人犯罪后又予以窝藏或者包庇的,则构成共同犯罪。 实施了窝藏、包庇犯罪人的行为。窝藏,是指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或者为其提供钱财,帮助其逃匿,如将犯罪人藏于家中、山上、地洞或者地窟等处,使其难以被司法机关发觉;为犯罪人提供钱财、衣物、食物、交通工具或者其他物品等,以帮助其逃匿。包庇,是指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作假证明予以包庇的行为。 包庇包括为犯罪人作假证明和帮助犯罪人湮灭罪迹、隐匿、毁灭罪证的行为。如认为“作假证明包庇,是指向司法机关作假证明使犯罪分子不被发觉、追诉的行为,一般表现为:虚构事实、隐瞒犯罪分子的身份;伪造、变造、隐藏、毁灭证据;谎报犯罪分子逃跑路线或方向;等等。 拓展延伸 包庇窝藏:法律责任与刑事处罚 包庇窝藏是指在知晓他人犯罪事实的情况下,为其提供庇护、隐匿或帮助逃避处罚的行为。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包庇窝藏属于犯罪行为,具有法律责任和相应的刑事处罚。根据犯罪情节的严重程度和影响,包庇窝藏的刑事处罚也会有所不同。一般情况下,包庇窝藏犯罪行为可能被认定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共犯,可能面临拘役、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等刑罚。同时,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包庇窝藏犯罪还可能导致相应的法律责任,如赔偿受害人损失、承担刑事附带民事责任等。因此,对于包庇窝藏行为,我们应当明确其违法性质和法律责任,并严格依法追究相应的刑事处罚。 结语 窝藏、包庇罪是一种妨害司法活动的犯罪,即在他人犯罪后为其提供隐藏处所或帮助其逃匿。如果事前通谋并在他人犯罪后再行窝藏或包庇,则构成共同犯罪。窝藏行为包括提供隐藏处所或物品,帮助犯罪人逃避司法机关的追究;包庇行为包括作假证明、隐匿、毁灭罪证等。包庇窝藏属于犯罪行为,根据刑法规定,可能面临拘役、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等刑罚,并可能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因此,对于包庇窝藏行为,应严格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四章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第二百四十八条 监狱、拘留所、看守所等监管机构的监管人员对被监管人进行殴打或者体罚虐待,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伤残、死亡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百三十二条的规定定罪从重处罚。 监管人员指使被监管人殴打或者体罚虐待其他被监管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四章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第二百三十七条 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制猥亵他人或者侮辱妇女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聚众或者在公共场所当众犯前款罪的,或者有其他恶劣情节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猥亵儿童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一)猥亵儿童多人或者多次的; (二)聚众猥亵儿童的,或者在公共场所当众猥亵儿童,情节恶劣的; (三)造成儿童伤害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 (四)猥亵手段恶劣或者有其他恶劣情节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四章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第二百三十五条 过失伤害他人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