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保证期间的确定方式是什么 |
释义 | 保证期间的确定方式是:当事人在合同中对保证期间有约定的,从其约定,没有约定的保证期间一般是主债务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六个月,自债权人请求债务人履行债务的宽限期届满之日起计算。 保证期间如何确定 保证期间的确定如下:1、当事人可以协商约定保证期间;2、当事人约定保证期间的自债权人请求债务人履行债务的宽限期届满之日起算为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六个月。 保证期间应当如何确定 保证期间应由债权人与保证人协商确定,约定的保证期间早于主债务履行期限或者与主债务履行期限同时届满的,视为没有约定;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六个月。 保证期间的起算点是什么 保证期间的起算点是:一般保证的债权人从保证人拒绝承担保证责任的权利消灭之日起,开始计算保证债务的诉讼时效;连带责任保证的债权人从债权人请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之日起,开始计算保证债务的诉讼时效。 民法典规定保证期间是什么 保证期间是确定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期间,不发生中止、中断和延长。债权人与保证人可以约定保证期间,但是约定的保证期间早于主债务履行期限或者与主债务履行期限同时届满的,视为没有约定;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六个月。债权人与债务人对主债务履行期限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保证期间自债权人请求债务人履行债务的宽限期届满之日起计算。 保证人的保证期间是多久 保证人的保证期间由当事人双方约定,如果没有约定的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六个月。值得注意的是,当事人之间约定的保证期间不得早于主债务履行期限或者与主债务履行期限同时届满。 该内容由 张鹏程律师 和 律说律答 共创回答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