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未成年人犯罪是否会公开审理? |
释义 | 不公开审理原则是指法院在审理未成年案件时,不对社会公开,不允许旁听和记者采访。《刑事诉讼法》第152条第2款规定:14岁以上不满16岁未成年犯罪的案件,一律不公开审理。16岁以上不满18岁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般也不公开审理。《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四十五条第二款规定:“对于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律不公开审理。已满十六周岁不满十八周岁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般也不公开审理。”第三款还规定“对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新闻报道、影视节目、公开出版物不得披露该未成年人的姓名、住所、照片及可能推断出该未成年人的资料。”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第13条进一步规定: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判决前,审判人员不得向外界披露任何可能推断出该未成年人的资料。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诉讼案卷材料,除依法查阅、摘抄、复制以外,未经本院院长批准,不得查询和摘录,并不得公开和传播。对未成年人案件不公开审理有利于缓解未成年人的紧张情绪,防止公开审判可能导致的给未成人造成精神创伤、增加改造的难度等不利于其回归社会的消极后果。 综上所述,未成年人犯罪,如果年龄上属于承担刑事责任的,法院会进行不公开审理。一般来说,未成年人的父母会为其聘请律师当辩护人,但是未成年人没有辩护代理人的,法院为充分保障其权益,应当委托法律援助机构提供律师服务,这属于法律援助范畴。 法律援助的律师是不收费的,因此对于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或者经济比较困难的犯罪嫌疑人,可以申请法律援助为自己提供法律帮助,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若没有委托辩护人的,那么相应的公检法机关应当通知法援机构指派律师。 一、刑事讼诉法的所有原则 (一)侦查权、检察权、审判权由国家专门机关依法行使原则; (二)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原则; (三)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原则; (四)人民检察院对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原则; (五)各民族公民有权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原则; (六)审判公开原则; 审判公开原则的例外情况包括4种: 1、涉及国家秘密的案件,不公开审理; 2、有关个人隐私的案件,不公开审理; 3、14周岁以上不满16周岁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律不公开审理; 4、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般也不公开审理。但是,无论是否公开审理,宣告判决一律公开进行。 (七)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原则; (八)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不得确定有罪原则; (九)保障诉讼参与人的诉讼权利原则; (十)具有法定情形不予追究刑事责任原则。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