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民法典中安置房是否是小产权房 |
释义 | 民法典中安置房是否是小产权房,取决于房屋是否有合法产权。小产权房买卖合同是否有效,需满足法律要件。买卖双方需具备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且不违反法律或社会公共利益。根据政策,小产权房买卖合同无效,需恢复原状态并承担赔偿责任。 法律分析 一、民法典中安置房是否是小产权房 安置房是不是小产权房,要看房屋是否有合法的产权,如果没有合法产权的,一般是小产权房。所以在要求是置换拆迁安置房的时候,要注意安置房的性质。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二百零九条【不动产物权登记的效力】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经依法登记,发生效力;未经登记,不发生效力,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依法属于国家所有的自然资源,所有权可以不登记。 第二百一十一条【不动产登记申请资料】当事人申请登记,应当根据不同登记事项提供权属证明和不动产界址、面积等必要材料。 二、小产权房买卖合同有法律效力吗 首先,小产权房买卖合同是否有法律效力,可以先确定是否具备生效要件: 1、买卖双方当事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即当事人应该是18周岁以上的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已满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也会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2、买卖双方意思表示真实 如果任何一方的意思表示不真实、或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或逃避法律的行为签订合同,即会直接导致买卖合同无效。 3、不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 合同的内容、合同的目的都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即使当前没有明确规定,也不得违反国家有关规定的禁止性规定。 而根据当前的政策,明确要求小产权房不予登记并发放产权证,因此,小产权房买卖合同不具备法律效力,属于无效合同。 其次,小产权房买卖合同无效后,将会出现以下后果: 1、合同自始无效,双方要恢复到合同未订立之前的状态,即给钱的拿回钱,给房的拿回房。 2、因为一方的过错导致合同无效,给另一方遭受经济损失的,需要承担赔偿责任。 结语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必须经过合法登记方能发生效力。对于安置房是否是小产权房,关键在于是否具备合法产权。小产权房买卖合同是否具备法律效力,要考虑买卖双方当事人的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性以及是否违反法律或社会公共利益。根据当前政策,小产权房买卖合同被认定为无效合同。在合同无效的情况下,双方应恢复到合同未订立之前的状态,并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章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第一节不动产登记第二百一十五条当事人之间订立有关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不动产物权的合同,除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外,自合同成立时生效;未办理物权登记的,不影响合同效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章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第三节其他规定第二百三十二条处分依照本节规定享有的不动产物权,依照法律规定需要办理登记的,未经登记,不发生物权效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章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第一节不动产登记第二百二十一条当事人签订买卖房屋的协议或者签订其他不动产物权的协议,为保障将来实现物权,按照约定可以向登记机构申请预告登记。预告登记后,未经预告登记的权利人同意,处分该不动产的,不发生物权效力。 预告登记后,债权消灭或者自能够进行不动产登记之日起九十日内未申请登记的,预告登记失效。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