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员工培训完就跳槽,需要赔偿多少培训费? |
释义 | 员工培训完就跳槽,应该赔偿公司实际支出的培训费用根据《劳动合同法》及相关法律规定,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专项培训费用,对其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的,可以与该劳动者订立协议,约定服务期。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支付的违约金不得超过服务期尚未履行部分所应分摊的培训费用。也就是说,公司出资为员工提供了专项培训的,员工培训完就跳槽的,应该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支付相应的违约金,或赔偿公司实际支出的培训费用。按照法律规定,这里说的培训费用,包括用人单位为了对劳动者进行专业技术培训,而支付的有凭证的培训费用、培训期间的差旅费用,以及因培训产生的用于该劳动者的其他直接费用。风险提示:需要注意的是:1、公司支出的费用,都必须是有凭证的费用,没有凭证,如没有发票、收据的,跳槽员工可以不赔偿或适当赔偿部分费用。2、出资培训,应该是非职业培训的专项培训,否则,员工跳槽,可不用赔偿公司的培训费用。3、倘若公司与员工没有约定服务期限或违约金、返还培训费等事宜的,员工培训完就跳槽,是可以不用赔偿或适当赔偿部分费用的。4、根据《劳动部办公厅关于试用期内解除劳动合同处理依据问题的复函》的规定,试用期员工,在培训完后就跳槽的,是不需要赔偿培训费用,只有正式员工跳槽才需要依法赔偿培训费用。 员工提前离职需要赔偿公司培训费吗? 在员工入职时,公司都会提供一系列的培训,有职业培训,也有素质培训,因此,公司往往会与员工就培训费用事宜作出约定,当员工提前辞职时,要返还相应的培训费用。但员工提前离职不是一定要返还或赔偿培训费用的,是否需要支付培训费用,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在实践中,劳动合同有约定培训费用的,员工提前离职要求赔偿相应的培训费: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专项培训费用,对其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的,可以与该劳动者订立协议,约定服务期。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支付的违约金不得超过服务期尚未履行部分所应分摊的培训费用。也就是说,如果公司为员工提供了专项培训,且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了服务期限及违约金事宜的,员工提前离职时,就需要赔偿公司相应的培训费用。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劳动合同中,没有约定培训费事宜的,员工提前离职是可以不用赔偿或适当赔偿部分培训费用的。风险提示:按规定用人单位向提前解除劳动合同者索赔培训费,只限于“出资培训”的范围。具体是指下列情形之一:1、委托全日制大中专院校、科研院所、培训中心、职业学校代培学生;2、学历培训;3、能力培训,如外语等级进修,专业技术职称(晋级)培训,以及劳动技能培训等;4、出国或异地培训、进修、研修、做访问学者等,其费用包括各种学杂费、往返交通费、置装费和在外期间生活补贴。同时根据劳动合同法等法律规定,公司要求提前离职员工赔偿培训费用的,必须出具有效的凭证,否则员工是同样可以不赔或适当赔偿。 公司做的员工素质培训需要返还培训费吗? 不一定,还需区分素质培训是否符合专项培训的条件。公司提供了专项培训的,员工违约要返还相应的培训费。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专项培训费用,对其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的,可以与该劳动者订立协议,约定服务期。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在实践中,“违约金”通常是员工违约时返还相应的培训费。因此,实际上,要是出现上述情况的,员工是需要返还相应的培训费用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公司提供所有的素质培训后,员工都需要返还培训费用的。对于培训费用,是不能将普通、必要的职业培训与专项技术培训混为一谈的,应以实际为员工专项技术培训所支出的费用来约定违约金数额。因此,一般上的素质培训实际上并不需要返还培训费,只有公司提供了专项额外的素质培训,员工违约时,才需要返还相应的培训费。同时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员工违约返还培训费用数额不得超过用人单位提供的培训费用。且用人单位要求员工返还的培训费用,也不得超过服务期尚未履行部分所应分摊的培训费用。风险提示:实际上,要是公司或员工对培训费用存在争议的,建议及时咨询劳动纠纷专业律师,尽快解决纠纷,对公司而言,无谓投入太多的时间和精力死死揪着某个问题不放,其中投入的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只能对公司的损失扩大增加。 员工培训费可以税前扣除吗? 可以,或许很多公司都不知道员工培训费用是可以税前扣除,通常只要公司为员工提供的培训费用满足条件的,都可以按照相关的财税政策及法律法规予以相应的税前扣除。因此,公司多了解这方面的内容,能在为员工支出培训费用后,少交税款。目前,对员工培训费用税前扣除,有以下规定:1、普通企业的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规定: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企业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2.5%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2、技术先进服务型企业的标准:根据《关于完善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有关企业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规定,自2014年1月1日起至2018年12月31日止,在21个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对经认定的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经认定的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8%的部分,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3、高新技术企业标准:2015年1月1日起,注册在中国境内、实行查账征收、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8%的部分,准予在计算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4、软件企业标准比较特殊: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执行中若干税务处理问题的通知〉的通知》的规定,软件生产企业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中的职工培训费用,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若干优惠政策的通知》(财税〔2008〕1号)规定,可以全额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软件生产企业应准确划分职工教育经费中的职工培训费支出,对于不能准确划分的,以及准确划分后职工教育经费中扣除职工培训费用的余额,一律按照相关规定的比例扣除。风险提示:此外,为员工提供的培训费用可以进行税前扣除范围如下:《关于企业职工教育经费提取与使用管理的意见》规定,企业职工教育培训经费列支范围包括:1、上岗和转岗培训;2、各类岗位适应性培训;3、岗位培训、职业技术等级培训、高技能人才培训;4、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5、特种作业人员培训;6、企业组织的职工外送培训的经费支出;7、职工参加的职业技能鉴定、职业资格认证等经费支出;8、购置教学设备与设施;9、职工岗位自学成才奖励费用;10、职工教育培训管理费用;11、有关职工教育的其他开支。 能否就职业培训约定服务期 用人单位对劳动者进行必要的职业培训不可以约定服务期,也就是说不包括职业培训。《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建立职业培训制度,按照国家规定提取和使用职业培训经费,根据本单位实际,有计划地对劳动者进行职业培训。从事技术工种的劳动者,上岗前必须经过培训。劳动者有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但是,为了引进新技术,更高技能的进修例外。法律之所以规定服务期,是因为用人单位使劳动者接受培训的目的,在于劳动者回来后为单位提供劳动,劳动者服务期未满离职,使用人单位期待落空。通过约定服务期,可以平衡双方利益。【风险提示】职业培训的基本内容一般分为基本素质培训、职业知识培训、专业知识与技能培训和社会实践培训。(1)基本素质培训包括文化知识、道德知识、法律知识、公共关系与社会知识、生产知识与技能。这种培训主要是培养熟练工,培训的内容以基本素质培训为主,并结合用人单位的岗位设置及职业要求进行培训;(2)职业知识培训包括职业基础知识、职业指导、劳动安全与保护知识、社会保险知识等。使求职者了解国家有关就业方针政策以及俱选择职业的知识和方法;掌握求职技巧、开业程序与相关政策;了解职业安全与劳动保护有关政策和知识;掌握社会保险方面和知识和政策;(3)专业知识与技能培训包括专业理论、专业技能和专业实习。学员在专业理论的指导下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并通过在企业的实习,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就业打好基础;(4)社会实践包括各种社会公益活动、义务劳动参加学习和勤工俭学等。 用人单位的员工培训该怎么做? 用人单位也可以选择安排员工接受培训。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建议用人单位为员工提供能够真正帮助员工提高其技能和工作水平的专门的职业培训。在这方面,从举证的角度出发,用人单位应注意收集和保管所有和培训有关的材料,比如培训费的支付凭证、员工参加培训的出勤记录以及经员工签署的培训小结等。总的来说,很难说培训和调岗哪种方式更好,选择何种方式取决于各方面因素;包括员工的能力差距,培训成本以及是否存在可供调配的其他合适的岗位。安排培训或调岗之后,用人单位需要进一步重新评估员工是否胜任目前岗位(培训的情况下)或新岗位(调岗的情况下)。如果员工被证明仍无法胜任,用人单位就有权推进解雇流程。风险提示: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专项培训费用,对其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的,可以与该劳动者订立协议,约定服务期。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违约金的数额不得超过用人单位提供的培训费用。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支付的违约金不得超过服务期尚未履行部分所应分摊的培训费用。 该内容由 陆洋律师 和 律说律答 共创回答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