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未成年逮捕是否会判实刑 |
释义 | 未成年被逮捕后,若不符合缓刑条件且无法适用不追究刑事责任的法定情形,则会判处实刑;反之则不会。缓刑条件包括犯罪情节较轻、悔罪表现、无再犯罪危险、不对社区造成重大不良影响。不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形包括轻微危害、追诉时效、特赦、未告诉或撤回告诉、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以及其他法律规定免责。 法律分析 未成年被逮捕后如果不符合缓刑适用条件,也不存在不追究刑事责任的法定情形的,就会判处实刑;反之则不会判处实刑。 缓刑的适用条件为,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 1、犯罪情节较轻; 2、有悔罪表现; 3、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4、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不追究刑事责任的法定情况如下: (一)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 (二)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 (三)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 (四)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的; (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 (六)其他法律规定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 拓展延伸 未成年人犯罪:法律如何对待? 未成年人犯罪是一个复杂而敏感的问题,法律对待这一问题时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规定,未成年人犯罪的处理方式可能存在差异。一般情况下,针对未成年人犯罪,法律倾向于采取特殊的措施,如少年法庭、教育和康复措施,以及社区服务等。这些措施旨在帮助未成年人改正错误、重建自我,并最大程度地避免判处实际刑罚。然而,对于严重犯罪行为,法律也会考虑判处实际刑罚,以保护社会公共利益和维护法律的公正性。因此,对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律对待应综合考虑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与社会公共利益的平衡。 结语 对于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法律的处理方式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规定,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处理可能存在差异。一般情况下,法律倾向于采取特殊措施,如少年法庭、教育和康复措施,以及社区服务等,以帮助未成年人改正错误、重建自我。然而,对于严重犯罪行为,法律也会考虑判处实际刑罚,以保护社会公共利益和维护法律的公正性。因此,对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律对待应综合考虑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与社会公共利益的平衡。 法律依据 《刑事诉讼法》第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追究刑事责任,已经追究的,应当撤销案件,或者不起诉,或者终止审理,或者宣告无罪: (一)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 (二)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 (三)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 (四)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的; (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 (六)其他法律规定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