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名誉权受损的行为方式有哪些? |
释义 | 1、侮辱行为所谓侮辱,就是故意以暴力、语言、文字等方式贬低他人人格,败坏他人名誉的行为。在具体的实施方式上,侮辱行为又有以下三种: (l)用暴力行为侮辱。如当众向他人身体上洒泼粪便、当众剥光他人的衣服、强迫他人当众从自己胯下钻过等。 (2)用语言侮辱。如在有他人在场的情况下,以口头语言对他人进行辱骂、嘲笑,使他人当众蒙受羞辱。 (3)用文字进行侮辱。如以张贴大字报、小字报的方式对他人进行侮辱。如被告人张某向女青年杨某求婚不成,心生恨意,于是在杨某与高某结婚的那天,将一写有挽联的小花圈装在纸盒内,托一不知情的小孩送到举行结婚典礼的地方,并当众送给新娘,结果新娘当场晕倒。 2、诽谤行为诽谤行为是指行为人故意或过失散布某种虚假的事实,损害他人名誉的行为。由此可知,诽谤行为散布的是虚假的事实,如果散布某种真实的事实,虽然该事实的散布有害于他人的名誉,也不构成侵害名誉权行为。如小李在婚前与原来男朋友有过性关系,小李曾把此事告诉其好朋友张某,后来,张某与小李关系问僵了,于是张某多次在各种场合散布小李的这件事,该事传到小李的丈夫那儿,影响了小李与丈夫的关系。小李于是以张某侵犯其名誉权为由,将张某告上了法庭。在本案中,因张某散布的是真实的事情,所以其行为并不是诽谤行为,并没有构成对小李名誉权的侵犯。当然,张某侵害的是小李的隐私权。诽谤行为既可以是语言诽谤,也可以是文字诽谤。前面我们所举的就是以语言诽谤他人的例子。至于文字诽谤,是指以文字的方式散布虚假的事实以损害他人的名誉,如通过写信的方式散布贬低他人的虚假事实的行为。 3、新闻报道失实这是指在新闻报道中,报道的情况与事实严重不符,并因此损害了相关当事人的名誉的情况,新闻的要求之一就是真实性。如果其所报道的内容与事实不符,则不仅不符合新闻的要求,而且也有可能侵害他人的名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第7条第4款规定:“因新闻报道严重失实,致他人名誉受到损害的,应按照侵害他人名誉权处理”。 4、文学作品利用素材不当这是指在创作文学作品时,使用素材不当,损害文学作品中人物的生活原型的名誉权。如朱某在写小说时,故意将其前女友写人小说,并在其前女友身上强加了许多有损其形象的情节。这就构成了对朱某女友名誉权的侵害。名誉权受损就是名誉权受到侵害,可以要求他人停止侵害且赔礼道歉,这是在法律中有明确的规定。当然。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