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逃逸撞人事件:如何应对并寻求帮助? |
释义 | 交通肇事后逃逸的认定及其相关情节加重犯。逃逸不仅限于现场逃离,还包括送医后逃离或躲藏。肇事行为需构成交通肇事罪,且行为人明知自己肇事,才构成逃逸行为。即使履行抢救义务,仍可构成逃逸。事故后伤者若感不适就医并报警,仍有被认定逃逸的风险。 法律分析 交通肇事后逃逸的认定,首先,交通肇事逃逸的前提条件是“为逃避法律追究”,其次,交通肇事逃逸并没有时间和场所的限定,不应仅理解为“逃离事故现场”,对于肇事后未逃离(或未能逃离)事故现场,而是在将伤者送至医院后或者等待交通管理部门处理的时候逃跑的,也应视为“交通肇事后逃逸”。 交通肇事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的情节的,属于交通肇事罪的情节加重犯。构成该情节加重犯,首先要求行为人的肇事行为已经构成交通肇事罪,否则交通肇事逃逸行为只能作为定罪情节在确定其是否构成交通肇事罪时加以考虑; 其次要求行为人明知自己已经发生交通肇事行为,如果对肇事不具有明知的,自然也不可能产生逃避法律追究的动机,也就不构成交通肇事逃逸行为。 再次,对于虽然履行了对被害人的抢救义务,但是逃避责任查清认定的行为,仍然构成交通肇事逃逸。 最后,所谓交通肇事逃逸主要是指自现场逃离,但也可以将被害人送往医院后逃离,甚至在现场躲藏的情形。再者,事故当时人没事,不代表后续真的一点问题都没有,若事后伤者觉得身体不舒服去医院检查治疗,再报警的,仍有风险被认定为逃逸。 拓展延伸 逃逸撞人事件:法律责任与求助途径 逃逸撞人事件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涉及到法律责任和求助途径。根据法律规定,逃逸撞人属于交通肇事罪,将面临刑事责任。对于肇事者而言,应立即停车并尽快报警,等待警方到场进行处理。同时,应尽量保留现场证据,如拍摄照片或录像,并尽快联系律师以获得法律援助。被害者或其家属可以向警方报案,并咨询相关法律机构或律师以了解自身权益和索赔途径。此外,保险公司也是可以提供帮助和赔偿的渠道,被害人或其家属可以联系保险公司了解相关程序和要求。在逃逸撞人事件中,及时采取合适的法律行动和求助途径,有助于维护自身权益并获得应有的赔偿。 结语 交通肇事逃逸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涉及到法律责任和求助途径。根据法律规定,肇事者应立即停车并报警,等待警方到场处理。同时,保留现场证据并联系律师以获得法律援助是至关重要的。被害者或其家属可以向警方报案,并咨询相关法律机构或律师以了解自身权益和索赔途径。保险公司也是提供帮助和赔偿的渠道,被害人或其家属可以联系保险公司了解相关程序和要求。及时采取合适的法律行动和求助途径,有助于维护自身权益并获得应有的赔偿。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2021修正):第五章 交通事故处理 第七十一条 车辆发生交通事故后逃逸的,事故现场目击人员和其他知情人员应当向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或者交通警察举报。举报属实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给予奖励。 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程序规定:第六章 执法监督 第六十六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依法建立交通民警执勤执法考核评价标准,不得下达或者变相下达罚款指标,不得以处罚数量作为考核民警执法效果的依据。 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程序规定:第三章 调查取证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十一条 调查中需要采取行政强制措施的,依照法律、法规、本规定及国家其他有关规定实施。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