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买到假药要如何去维权? |
释义 | 买到假药要保留证据,协商赔偿或退货。若不成可投诉消费者协会,要求3倍赔偿。商家拒赔可起诉,要求损害赔偿。售假药构成犯罪,刑法规定处罚金和刑期。 法律分析 消费者买到假药的,要保留有效证据,找商家协商解决,要求商家赔偿或者退货。若协商不成则可以打电话向消费者协会进行投诉,买到假药可以向商家要求自己所购买商品的价款的3倍的赔偿。若商家执意不愿意赔偿,可以直接到法院起诉,要求损害赔偿。 售卖假药会构成生产、销售假药罪。根据《刑法》第一百四十一条规定,生产、销售假药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致人死亡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拓展延伸 保护消费者权益:应对假药问题的法律维权手段 应对假药问题,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法律维权手段多种多样。首先,消费者可以向相关监管部门举报,提供证据以支持投诉,促使其采取行动。其次,可以寻求法律援助,咨询专业律师,了解维权途径和法律程序。此外,消费者还可以通过起诉制药公司或销售商来维护自己的权益,要求赔偿损失并追究其法律责任。同时,消费者还可以参与集体诉讼,与其他受害者一起维权,增加维权力量。另外,可以积极参与消费者组织,通过集体行动推动相关法律和监管机制的改善,提高整体维权效果。总之,合理利用法律手段,积极维护自己的权益,是消费者应对假药问题的重要途径。 结语 购买假药是一种严重的消费权益侵害行为,消费者应当采取有效措施保护自己的权益。如果遇到此类问题,消费者应保留有效证据,与商家协商解决并要求赔偿或退货。如无法达成协议,可向消费者协会投诉,要求赔偿购买商品价款的3倍。若商家拒不赔偿,消费者可通过法院起诉,要求损害赔偿。售卖假药构成犯罪,依法可处以刑罚和罚金。维护消费者权益的法律手段多样,包括举报、法律援助、起诉和集体诉讼等。消费者应积极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并参与消费者组织以推动法律和监管改善,提高维权效果。 法律依据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经营者明知商品或者服务存在缺陷,仍然向消费者提供,造成消费者或者其他受害人死亡或者健康严重损害的,受害人有权要求经营者依照本法第四十九条、第五十一条等法律规定赔偿损失,并有权要求所受损失二倍以下的惩罚性赔偿。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