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伪造人民币构成哪些罪名?
释义
    伪造货币罪是指非法制造假货币,冒充真货币的行为。其犯罪构成包括犯罪主体、犯罪客体、犯罪的主观方面和客观方面。本罪的主体为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单位不能构成主体。犯罪客体是国家货币管理制度,对象为货币,包括本国货币和外币。本罪的主观方面只能由直接故意构成,间接故意和过失不构成。在客观方面上,违反国家货币管理法规,伪造货币的行为即构成本罪。
    法律分析
    《中国人民银行法》第41条第1款规定:“伪造人民币、出售伪造的人民币或者明知是伪造的人民币而运输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70条规定:“伪造货币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一)伪造货币集团的首要分子;(二)伪造货币数额特别巨大的;(三)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第171条第3款规定:“伪造货币并出售或者运输伪造的货币的,依照本法第一百七十条的规定定罪从重处罚。”
    所谓伪造货币罪,是指仿照人民币或者外币的面额、图案、色彩、质地、式样、规格等,使用各种方法,非法制造假货币,冒充真货币的行为。其犯罪构成如下:
    (1)犯罪主体
    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且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以构成,单位不能构成本罪主体。
    (2)犯罪客体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货币管理制度。本罪的对象是货币。所谓货币,是指在一国或地区具有强制流通力的、代表一定价值的、用作支付手段的特定物。货币包括本国货币和外币。
    (3)犯罪的主观方面
    本罪在主观方面上只能由直接故意构成。间接故意和过失不构成本罪。
    (4)犯罪的客观方面
    本罪在客观方面上表现为违反国家货币管理法规,伪造货币的行为。对于伪造出的假币,不管其质量如何,只要其外观上或形式上同真货币基本相似,足以达到蒙骗普通人的程度,即符合本罪的行为特征。
    结语
    伪造货币罪是一项严重的犯罪行为,其危害性不容忽视。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伪造货币的行为将受到法律的严惩。本罪的构成要件包括犯罪主体、犯罪客体、主观方面和客观方面。作为律师编辑,我们有责任向社会普及法律知识,提醒人们远离违法行为,共同维护社会的安全与稳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2004修正):第七章 附则 第一百零九条 【实施办法的制定】票据管理的具体实施办法,由中国人民银行依照本法制定,报国务院批准后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2004修正):第一章 总则 第十二条 【恶意或重大过失取得票据的效力】以欺诈、偷盗或者胁迫等手段取得票据的,或者明知有前列情形,出于恶意取得票据的,不得享有票据权利。
    持票人因重大过失取得不符合本法规定的票据的,也不得享有票据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2004修正):第一章 总则 第八条 【票据金额的记载】票据金额以中文大写和数码同时记载,二者必须一致,二者不一致的,票据无效。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2 2:4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