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仲裁开庭后是否可行? |
释义 | 仲裁开庭后,一审庭审结束后新发现的证据,以及在一审举证期限届满前申请人民法院调查取证未获准许的情况下,二审法院经审查认为应当准许的证据,只要在法院规定的举证期满前向法院提交。 法律分析 仲裁开庭后还可以提交新的证据。一审庭审结束后新发现的证据;当事人在一审举证期限届满前申请人民法院调查取证未获准许,二审法院经审查认为应当准许并依当事人申请调取的证据,只要在法院规定的举证期满前向法院提交就可以的。 拓展延伸 仲裁开庭后的效力及争议解决方式 仲裁开庭后的效力及争议解决方式是一个重要的法律问题。一旦仲裁开庭结束,仲裁裁决具有法律效力,双方当事人应当履行裁决结果。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仲裁裁决的执行可能会遇到一些挑战和争议。当事人可以通过申请法院强制执行来确保仲裁裁决得到执行。此外,当事人还可以选择其他争议解决方式,如调解、诉讼等。调解可以帮助双方达成和解,减少争议的成本和时间。诉讼是一种通过法院解决争议的方式,但相比仲裁,诉讼程序更加复杂和耗时。因此,当事人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争议解决方式,以确保争议能够得到有效解决。 结语 仲裁开庭后,当事人仍可提交新证据。一审庭审结束后发现的证据、一审期间申请调查取证未获准的证据,只要在法院规定的举证期满前提交,二审法院会予以审查。仲裁裁决具有法律效力,当事人应履行裁决结果。在执行过程中可能遇到挑战和争议,可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另外,调解和诉讼也是争议解决方式,调解可减少成本和时间,诉讼程序复杂耗时。当事人应根据情况选择适合的方式解决争议。 法律依据 《仲裁法》第四十三条 当事人应当对自己的主张提供证据。仲裁庭认为有必要收集的证据,可以自行收集。 第四十四条 仲裁庭对专门性问题认为需要鉴定的,可以交由当事人约定的鉴定部门鉴定,也可以由仲裁庭指定的鉴定部门鉴定。 根据当事人的请求或者仲裁庭的要求,鉴定部门应当派鉴定人参加开庭。当事人经仲裁庭许可,可以向鉴定人提问。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