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教唆未成年犯罪判多少年 |
释义 | 关于教唆未成年犯罪判多少年的法律问题, 一、教唆未成年犯罪判多少年 教唆未成年犯罪依法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并且教唆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 由于未成年人分辨是非的能力差,容易被犯罪分子利用进行犯罪活动,教唆未成年人犯罪具有极大的社会危害性;同时,教唆未成年人犯罪也反映出教唆者之极大的主观恶性。因而相关法律规定,对教唆未成年人犯罪的行为应从重处罚。 当然,教唆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的人犯罪的,教唆者属于间接正犯,应当对其单独按照所教唆的犯罪论处。教唆未遂的刑事责任原则。根据相关法律的规定,如果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对于教唆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九条 教唆他人犯罪的,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教唆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 如果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对于教唆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二、被教唆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怎么处理 如果被教唆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对于教唆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所谓“被教唆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包括两种情况:一是教唆犯的教唆没有起到使被教唆人产生犯罪意图,实施犯罪的作用,被教唆人既没有实施教唆犯教唆的犯罪,也没有实施其他犯罪,其教唆行为没有造成任何实际危害结果。二是被教唆人没有犯所教唆的罪,而犯了其他罪。不论哪一种情况,都是教唆犯罪,应当承担刑事责任。但由于被教唆人没有实施所教唆的罪,教唆犯的教唆行为尚未造成实际的危害结果,或者虽造成危害结果,但与其教唆行为没有因果关系,因而对教唆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根据规定,教唆他人犯罪拒不认罪的,只要证据充分就可以定罪,根据规定,对一切案件的判处都要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不轻信口供。只有被告人供述,没有其他证据的,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没有被告人供述,证据确实、充分的,可以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 相关内容:教唆犯的处罚原则是什么 一、教唆犯的处罚原则是什么 根据我国刑法第29条的规定,确定教唆犯的刑事责任应当注意以下三点: 1、教唆他人犯罪的,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这是对教唆犯处罚的一般原则,因此,教唆犯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主犯,起次要作用的是从犯。 2、教唆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刑法之所以这样规定,主要是为了更好地保护青少年,防止坏人唆使和利用青少年进行犯罪活动,因为不满18周岁的人,思想不够成熟,社会经验不足,辨别是非能力不强,容易听信坏人的挑唆而走上歧途。因此,对于教唆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的教唆犯,予以从重处罚,是完全必要的。 3、如果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对于教唆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这种情况在刑法理论上称为教唆未遂。因为被教唆的人没有犯所教唆的罪,教唆犯所预期的教唆结果没有发生。这在主观上表现为教唆没有得逞,在客观上表现为教唆犯的犯罪构成要件还不完全齐备。而且,教唆犯之所以没有得逞,是由于教唆犯意志以外的原因。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教唆犯完全符合我国刑法中犯罪未遂的特征,应视为教唆未遂。 二、教唆犯的成立条件有哪些 1.教唆犯所教唆的对象(即被教唆的人)必须是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否则不成立教唆犯,而成立间接正犯。例如,乙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且精神正常,如果甲教唆乙杀人,甲便是教唆犯;如果甲教唆乙盗窃,甲则是间接正犯(参见刑法第17条第2款)。 2.必须有教唆行为教唆行为的实质是引起他的犯罪故意。如果教唆行为引起了被教唆人的犯罪故意,被教唆人进而实施了被教唆的犯罪行为,则教唆行为与被教唆人的犯罪行为构成共同犯罪;如果教唆犯实施了教唆行为,但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则教唆犯与被教唆的人不成立共犯,但教唆犯仍然应当承担刑事责任。教唆行为的形式没有限制。既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书面的,还可以是示意性的动作。教唆行为的方式多种多样,如劝告、属托、哀求、指示、利诱、怂恿、命令、威胁、强迫等等。但如果威胁、强迫达到了使被教唆人丧失意志自由的程度,则成立间接正犯。教唆行为必须是唆使他人实施较为特定的犯罪的行为,让他人实施完全不特定的犯罪的,难以认定为教唆行为。但是,只要所教唆的是较为特定的犯罪,即使该犯罪的对象还不存在,而是以出现对象为条件的,也不失为教唆行为。如教唆怀孕的妇女在分娩后杀死婴儿的,也成立教唆行为。另一方面,教唆行为的成立不要求行为人就具体犯罪的时间、地点、方法、手段等作出指示。 3.必须有教唆故意 教唆犯只能由故意构成,过失不可能成立教唆犯。一般来说,教唆犯认识到自己的教唆行为会使被教唆人产生犯罪故意进而实施犯罪,认识到被教唆人实施的犯罪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希望或者放任被教唆人实施犯罪行为及其危害结果的发生。 关于教唆犯其实与那种传授他人犯罪方法的情况比较类似,但有些时候并不会认定为传授犯罪方法罪,主要还是考虑到了实际的情节不同。在对教唆犯进行处罚之前,要先了解清楚如果被教唆的人实际并不构成该罪的话,那么教唆之人就会可能被认定为间接正犯。比如,教唆未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盗窃,此时教唆的人可能就会构成盗窃罪的间接正犯。 未成年犯罪最高判多少年 对于未成年的罪犯,最高的刑罚为处无期徒刑。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刑罚中的主刑分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五种;而根据《刑法》第四十九条的规定,对于未成年人的罪犯不能适用死刑(包括死刑缓期二年执行)。所以,对于属于未成年人犯罪的罪犯,从理论上来讲,最高的刑期就是被判处无期徒刑。 伤害未成年判多少年 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具体量刑需要结合犯罪动机、认罪态度等案情全部事实和证据因素确定。自首的,可以减轻处罚。及时委托辩护人,阅读案卷,调取有利证据,最大限度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可以争取缓刑。 教唆未成年犯罪怎么量刑 关于教唆未成年犯罪怎么量刑的法律问题, 一、教唆未成年犯罪怎么量刑 教唆未成年犯罪依法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并且教唆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 由于未成年人分辨是非的能力差,容易被犯罪分子利用进行犯罪活动,教唆未成年人犯罪具有极大的社会危害性;同时,教唆未成年人犯罪也反映出教唆者之极大的主观恶性。因而相关法律规定,对教唆未成年人犯罪的行为应从重处罚。 当然,教唆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的人犯罪的,教唆者属于间接正犯,应当对其单独按照所教唆的犯罪论处。教唆未遂的刑事责任原则。根据相关法律的规定,如果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对于教唆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九条 教唆他人犯罪的,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教唆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 如果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对于教唆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二、被教唆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怎么处理 如果被教唆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对于教唆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所谓“被教唆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包括两种情况:一是教唆犯的教唆没有起到使被教唆人产生犯罪意图,实施犯罪的作用,被教唆人既没有实施教唆犯教唆的犯罪,也没有实施其他犯罪,其教唆行为没有造成任何实际危害结果。二是被教唆人没有犯所教唆的罪,而犯了其他罪。不论哪一种情况,都是教唆犯罪,应当承担刑事责任。但由于被教唆人没有实施所教唆的罪,教唆犯的教唆行为尚未造成实际的危害结果,或者虽造成危害结果,但与其教唆行为没有因果关系,因而对教唆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根据规定,教唆他人犯罪拒不认罪的,只要证据充分就可以定罪,根据规定,对一切案件的判处都要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不轻信口供。只有被告人供述,没有其他证据的,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没有被告人供述,证据确实、充分的,可以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 相关内容:教唆未遂定什么罪 首先,什么是教唆犯还有什么是教唆罪呢?教唆犯指的就是故意去唆使他人去犯罪的犯罪分子,教唆罪就是这个教唆犯所犯的罪,我国的《刑法》的第二十九条的就规定了教唆犯 ,这还是一个重难点的问题,其实教唆犯的本质呢是他本人而并不是说亲自实行犯罪的行为的 ,而是故意的教唆他人从而使他人产生了一个犯罪的意图又或者是强化了他人的这个犯罪意图,并且促使了他人实施了该犯罪的行为。 那么这个犯了教唆罪的人的特征其实就是能用一个独立性与从属性来相统一的表述:因为教唆犯是具有相对的独立性的,所以只要是他实施了一个唆使了他人的去犯罪的行为了,那么就是属于犯罪的行为从而就构成了犯罪,而不论他人是不是接受了或者是说不是实施了,所以这个属性是看得出对教唆犯的定性是在某个程度上是要依赖于这个被教唆者的,而且构成的这个历时还要看教唆的具体的内容,而不是说笼统地去定性成教唆罪,而是不是既遂就要看这个被教唆的人是实施了该教唆的罪是到达了一个什么程度。 整体的来说,对于这个教唆犯必须要注意到这么几点: 首先教唆的这个对象一定是达到了刑事责任年龄,其次还要上具备了刑事责任能力的人,不然就不是教唆犯,而是间接正犯的问题了。 并不是所有的去教唆的他人去犯罪的行为都是属于一个共同犯罪中的教唆犯的,因为刑法分则规定了把这个教唆他人去实施某种特定的犯罪的事情规定成独立的犯罪时,那么对教唆的人不能够以他所教唆的罪来定 ,而是应该按照该分则规则的具体规定来定罪来处罚的,不适用总则的关于这个教唆犯的规定的。 那么,什么是教唆未遂呢?所谓的这个教唆未遂,按照我们《刑法》的第二十九条的规定,指的是这个被教唆的人他没有去犯被教唆去犯的罪,具体的情况就包括了 : (1)、被教唆的人是没有接受这个教唆的犯罪意图的,也可能是那时候就根本就没有去接受,也有可能是那时候接受了但是过后又打消了这个犯罪的念头的。 (2)、被教唆的人在当时是接受了这个教唆犯的去犯某种罪的教唆的,但是实际上被教唆犯所犯下的却不是教唆犯教唆他去犯的罪。 (3)、教唆犯在对这个被教唆人进行的教唆的时候,被教唆的人是已经先有了实施这种犯罪的意图的,那么被教唆的人实施的犯罪并不是愿望这个教唆犯的教唆而引起的。 所以说,若是被教唆的人接受了这么一个教唆的罪后,但是最后实施的教唆罪,是没有成功的,那么这种情况下被教唆的人也可能是犯罪的一个预备,或者未遂又或者是中止,但是教唆的人是还是属于一个教唆既遂,只是并不是犯罪既遂。 教唆未成年犯罪能判多久 关于教唆未成年犯罪能判多久的法律问题, 一、教唆未成年犯罪能判多久 教唆未成年犯罪依法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并且教唆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 由于未成年人分辨是非的能力差,容易被犯罪分子利用进行犯罪活动,教唆未成年人犯罪具有极大的社会危害性;同时,教唆未成年人犯罪也反映出教唆者之极大的主观恶性。因而相关法律规定,对教唆未成年人犯罪的行为应从重处罚。 当然,教唆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的人犯罪的,教唆者属于间接正犯,应当对其单独按照所教唆的犯罪论处。教唆未遂的刑事责任原则。根据相关法律的规定,如果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对于教唆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九条 教唆他人犯罪的,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教唆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 如果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对于教唆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二、被教唆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怎么处理 如果被教唆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对于教唆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所谓“被教唆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包括两种情况:一是教唆犯的教唆没有起到使被教唆人产生犯罪意图,实施犯罪的作用,被教唆人既没有实施教唆犯教唆的犯罪,也没有实施其他犯罪,其教唆行为没有造成任何实际危害结果。二是被教唆人没有犯所教唆的罪,而犯了其他罪。不论哪一种情况,都是教唆犯罪,应当承担刑事责任。但由于被教唆人没有实施所教唆的罪,教唆犯的教唆行为尚未造成实际的危害结果,或者虽造成危害结果,但与其教唆行为没有因果关系,因而对教唆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根据规定,教唆他人犯罪拒不认罪的,只要证据充分就可以定罪,根据规定,对一切案件的判处都要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不轻信口供。只有被告人供述,没有其他证据的,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没有被告人供述,证据确实、充分的,可以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 相关内容:教唆别人打架斗殴怎么处理 对于打架斗殴的双方当事人来讲,必然会被追究责任,这要看具体的情况如何,有些时候是一般的行政治安责任,但要是情节比较严重或者造成了重大损害的话,则此时被追究的就有可能是刑事责任了。那现实中要是教唆他人打架斗殴怎么处理呢?我们一起在下文中进行了解吧。 一、打架先动手一方有什么法律责任 打架了,双方都有责任,对于先动手的,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 双方因民事纠纷而引起的打架斗殴,需要根据双方的过错来承担民事赔偿责任,一般来说,先动手的一方过错责任较大,当然如果对方侮辱、诽谤在先,情节恶劣的,那责任就另当别论了,具体双方责任大小是需要法院综合全案来确定的。 如果是一方无故殴打另一方,那么被打一方是可以采取正当防卫的,给对方造成的损伤不需要承担法律责任。 如果造成轻伤以上,就构成故意伤害罪,要判刑的。按照下面的条款判处。 《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故意伤害罪,是指故意非法损害他人身体健康的行为。司法实践中对本罪的认定和处罚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行为人有非法故意损害他人身体健康的行为是构成本罪的关键。对此应注意以下两点:(1)伤害行为的非法性是构成本罪的前提。如果伤害行为是合法的,如正当防卫或者紧急避险过程中造成一定伤害的,则不构成犯罪;(2)本罪故意伤害的必须是他人的身体健康。自伤行为不能构成本罪,特殊情况下可能构成其他罪,如军人战时为逃避军事义务自伤身体的,应按照刑法第434条的规定,以战时自伤罪论处。 (二)构成本罪的伤害程度限于轻伤、重伤、伤害致死三种情况。轻伤以下的轻微伤和一般的殴打行为,不能构成本罪。至于重伤、轻伤、轻微伤区分的标准,应以联合发布的《人体重伤鉴定标准》和《人体轻伤鉴定标准(试行)》的规定为准。 (三)本罪主体的刑事责任年龄因伤害程度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要求,致人重伤或者伤害致人死亡的,刑事责任年龄为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致人轻伤的,则须已满16周岁才能构成本罪。 (四)对于刑法明确规定以其他罪论处的故意伤害行为,应按照刑法有关条款定罪处罚,而不能以本罪论处。 (五)犯本罪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致人重伤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另外根据有关司法解释,犯本罪的可以附加剥夺政治权利。 二、教唆别人打架斗殴怎么处理 根据《刑法》第二十九条规定:“教唆他人犯罪的,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教唆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 因此,教唆未成年人打架,应当以同案共犯从重处罚。并依法承担主要民事赔偿责任。 法律上并没有教唆罪的定义,而只有教唆犯。教唆犯,是指故意唆使他人犯罪的犯罪分子。即以劝说、利诱、授意、怂恿、收买、威胁以及其他方法,将自己的犯罪意图灌输给本来没有犯意或者虽有犯意但不坚定的人,使其决意实施自己所劝说、授意的犯罪,以达到犯罪的目的的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教唆不是一个单独的罪名。教唆他人实施什么犯罪,就以什么罪名论处,而胁从他人犯罪的,只能以故意杀人罪或故意伤害罪论处,不再以教唆的内容实行数罪并罚。 对于教唆犯的刑事责任,根据刑法的规定,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一)教唆他人犯罪,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所谓教唆犯在共同犯罪中的作用,是指教唆行为在共同犯罪中所占的地位和它的实际危害,即教唆犯教唆的方法、手段、教唆的程度,对完成共同犯罪所起的作用,及其在实施所教唆的犯罪中所起的作用。由于教唆犯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其行为的危害程度也不同,在处罚上也应有所不同,对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应按照刑法关于主犯的处罚规定处罚。 (二)教唆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重处罚。这主要是因为未成年人的发育不够成熟,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易受坏人教唆而陷入犯罪的歧途,所以教唆未成年人犯罪本身就是一种严重的犯罪行为,具有更大的社会危害性。为了保护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打击坏人对他们的腐蚀,法律作了特别规定。 (三)如果被教唆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对于教唆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现在的年轻人都比较冲动,本身自己就在气头上,再加上别人的挑拨、教唆,很有可能就因为一些小事情而大打出手。而此时对于教唆之人来讲,如果被教唆的人构成犯罪的话,那此时就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当然教唆未满18周岁的人犯罪,则此时会从重处罚。优律师有在线律师,如果您有任何的疑惑,欢迎您随时咨询。 未成年抢劫判多少年刑法 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抢劫的不需要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抢劫,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该内容由 杨智律师 和 律说律答 共创回答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