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主体不合格导致合同无效的情形有哪些 |
释义 | 主体不合格导致合同无效的情形有: 1.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合同且法定代理人不予追认的,该合同无效。其例外情况是:纯获利益的合同和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而订立的合同,不需追认,合同当然有效。 2.法定代理人不合格且相对人有过失而成立的合同,该合同无效; 3.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法定代表人、负责人超越权限订立的合同,且相对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其超越权限的,该合同无效。 《民法典》 第一百四十四条【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第一百四十五条【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实施的其他民事法律行为经法定代理人同意或者追认后有效。 一、合同主体不合格怎么办 合同主体不合格的办法: 1.主体为无行为能力人的,合同认定无效; 2.主体为限制行为能力人的,可在法定期限内请求法定代理人追认; 3.主体为无权处分人的,则可在法定期限内请求有权处分人予以追认; 4.合同主体不合格的其他办法。 二、合同主体不适格会有什么情况 合同主体不适格会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无权处分,当交易主体无权处分合同标的物时,将影响合同效力。 2.不具备法定的资格,法律规定一些商业行为只能由具有特定资格的民事主体才能进行,而普通民事主体从事这些活动将导致主体不适格。 3.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法律禁止一些主体从事特定交易活动,若对方恶意利用这些禁止性规定,导致合同无效,企业将面临法律风险。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