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进行交通事故鉴定的时间是什么时候 |
释义 | 交通事故中的伤残鉴定时机存在法院做法不一的问题,不同地区规定的时间范围不同。这导致一些受害人在1年后经鉴定没有伤残可能出现诉讼时效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当事人在治疗终结后应由资格鉴定机构评定伤残等级。 法律分析 关于交通事故中的伤残鉴定时机,目前各地法院的做法不一,有的规定是自受到伤害之日起6个月,也有的是3个月,也有的规定1年,有的甚至更长。鉴于人身伤害的起诉时效为1年,并且起算点为:伤害明显的,从受伤害之日起算害当时未曾发现,后经检查确诊并能证明是由侵害引起的,从伤势确诊之日起算。这样,就导致一些受害人在受到伤害后如果在1年后经鉴定没有伤残的,可能出现“权利睡眠”之争,有的为因大意而过了诉讼时效。《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四十条第二款当事人因交通事故致残的,在治疗终结后,应当由具有资格的伤残鉴定机构评定伤残等级。 拓展延伸 交通事故鉴定的流程和步骤 交通事故鉴定的流程和步骤通常包括以下几个主要阶段:1.事故现场勘察:包括记录事故现场照片、测量事故现场尺寸、收集相关证据等。2.事故车辆检查:对涉事车辆进行检查,包括车辆损伤程度、机械故障等。3.事故双方陈述:记录事故双方的陈述和证词,了解事故发生前后的情况。4.证人证言采集:收集事故现场的目击证人证言,以获取更多证据。5.技术鉴定与分析:通过专业技术手段对事故进行分析和鉴定,如车辆碰撞模拟、速度计算等。6.报告撰写和结论:根据鉴定结果,撰写详细的鉴定报告,并得出事故的结论。以上是一般交通事故鉴定的流程和步骤,具体的流程可能会根据不同的案件和国家法律要求有所变化。 结语 针对交通事故中的伤残鉴定时机,各地法院存在不一致的规定,有的是6个月,有的是3个月,还有的是1年甚至更长。由于人身伤害的起诉时效为1年,且起算点有所不同,这可能导致一些受害人在1年后经鉴定未发现伤残,面临权利睡眠之争,甚至错过诉讼时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四十条第二款,当事人在治疗终结后,应由资格鉴定机构评定伤残等级。交通事故鉴定一般包括现场勘察、车辆检查、双方陈述、证人证言采集、技术鉴定与分析、报告撰写和结论等步骤。具体流程可能因案件和法律要求而有所变化。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22修正):第九条 交通费根据受害人及其必要的陪护人员因就医或者转院治疗实际发生的费用计算。交通费应当以正式票据为凭;有关凭据应当与就医地点、时间、人数、次数相符合。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22修正):第十八条 赔偿权利人举证证明其住所地或者经常居住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受诉法院所在地标准的,残疾赔偿金或者死亡赔偿金可以按照其住所地或者经常居住地的相关标准计算。 被扶养人生活费的相关计算标准,依照前款原则确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2021修正):第五章 交通事故处理 第七十二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接到交通事故报警后,应当立即派交通警察赶赴现场,先组织抢救受伤人员,并采取措施,尽快恢复交通。 交通警察应当对交通事故现场进行勘验、检查,收集证据;因收集证据的需要,可以扣留事故车辆,但是应当妥善保管,以备核查。 对当事人的生理、精神状况等专业性较强的检验,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委托专门机构进行鉴定。鉴定结论应当由鉴定人签名。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