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未成年人的监护人由谁负责? |
释义 | 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监护人,但如果父母已故或无监护能力,监护人将由祖父母、兄姐或其他亲属、朋友担任,并需得到相关单位或居民委员会的同意。如存在争议,由相关单位或居民委员会在近亲属中指定,如仍不服可向法院提起诉讼。如果没有合适的监护人,相关单位或居民委员会或民政部门将担任监护人。 法律分析 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监护人。 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经死亡或者没有监护能力的,由下列人员中有监护能力的人担任监护人:(一)祖父母、外祖父母;(二)兄、姐;(三)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朋友愿意承担监护责任,经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单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同意的。 对担任监护人有争议的,由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单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在近亲属中指定。对指定不服提起诉讼的,由人民法院裁决。 没有第一款、第二款规定的监护人的,由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单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担任监护人。 拓展延伸 未成年人监护人的法律责任和权益 未成年人监护人的法律责任和权益是指监护人在履行监护职责的过程中所承担的法律责任和享有的权益。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监护人应当对未成年人的人身安全、健康成长和教育负有保护和培养的责任。他们应当提供必要的生活、教育、医疗等资源,确保未成年人的基本权益得到保障。同时,监护人也享有代表未成年人行使权益的权力,包括签署合同、代理诉讼等。然而,监护人在履行职责时必须遵守法律规定,不能滥用权力,必须以未成年人的最佳利益为优先考虑。对于违反法律责任的监护人,法律将追究其相应的法律责任。因此,监护人应当认真履行法定职责,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为其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结语 未成年人的监护人是其父母,但若父母已故或无监护能力,则由具备监护能力的祖父母、兄姐或其他亲友担任监护人,需经相关单位或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同意。如对监护人身份有争议,由父母所在单位或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在近亲属中指定,不服则可向法院提起诉讼。若无合适的监护人,由父母所在单位或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民政部门担任监护人。监护人应承担保护未成年人人身安全、健康成长和教育的责任,享有代表未成年人行使权益的权力,但必须以未成年人最佳利益为优先。违反法律责任的监护人将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因此,监护人应认真履行职责,保护未成年人权益,提供良好环境和条件促进其健康成长。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2020修订):第一章总则第七条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依法对未成年人承担监护职责。 国家采取措施指导、支持、帮助和监督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履行监护职责。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2020修订):第二章家庭保护第十八条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为未成年人提供安全的家庭生活环境,及时排除引发触电、烫伤、跌落等伤害的安全隐患;采取配备儿童安全座椅、教育未成年人遵守交通规则等措施,防止未成年人受到交通事故的伤害;提高户外安全保护意识,避免未成年人发生溺水、动物伤害等事故。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2020修订):第二章家庭保护第二十三条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及时将委托照护情况书面告知未成年人所在学校、幼儿园和实际居住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加强和未成年人所在学校、幼儿园的沟通;与未成年人、被委托人至少每周联系和交流一次,了解未成年人的生活、学习、心理等情况,并给予未成年人亲情关爱。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接到被委托人、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学校、幼儿园等关于未成年人心理、行为异常的通知后,应当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