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掩饰隐瞒犯罪是什么罪? |
释义 | 掩饰隐瞒犯罪行为属于妨害司法罪,若掩饰犯罪所得及其收益达到一定情节严重程度,则构成犯罪所得收益罪。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的金额应以实施行为时为准,价格高于实际价值的应以购买或销售价格计算。上游犯罪事实尚未裁判或未追究刑事责任,但经查证属实,仍可认定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若明知他人实施犯罪行为仍掩饰、转移、收购、代销或其他方式隐瞒犯罪所得或收益,可能涉嫌该罪名,需承担刑事处罚。 法律分析 一、掩饰隐瞒犯罪是什么罪? 1、掩饰隐瞒犯罪是妨害司法罪。 根据规定,掩饰隐瞒犯罪、打击报复证人罪、泄露不应公开的案件信息罪、以及扰乱法庭秩序罪都属于妨害司法罪。 2、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情节严重”: (1)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价值总额达到十万元以上的; (2)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十次以上,或者三次以上且价值总额达到五万元以上的; (3)掩饰、隐瞒的犯罪所得系电力设备、交通设施、广播电视设施、公用电信设施、军事设施或者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价值总额达到五万元以上的; (4)掩饰、隐瞒行为致使上游犯罪无法及时查处,并造成公私财物重大损失无法挽回或其他严重后果的; (5)实施其他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行为,严重妨害司法机关对上游犯罪予以追究的。 二、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的金额怎么计算? 1、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的数额,应当以实施掩饰、隐瞒行为时为准。 收购或者代为销售财物的价格高于其实际价值的,以收购或者代为销售的价格计算。 多次实施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行为,未经行政处罚,依法应当追诉的,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的数额应当累计计算。 2、认定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以上游犯罪事实成立为前提。 上游犯罪尚未依法裁判,但查证属实的,不影响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的认定。上游犯罪事实经查证属实,但因行为人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等原因依法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不影响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的认定。 不管是个人、还是单位,若明知对方正在实施犯罪行为,但是依旧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其犯罪所得、或者是其收益,那么就有可能会涉嫌犯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此类罪名成立后,犯罪主体有可能会需要承担刑事处罚。 结语 掩饰隐瞒犯罪是一种妨害司法罪,根据相关规定,若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具有严重情节,将被认定为犯罪。计算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的金额时,应以实施行为时为准,多次实施的犯罪所得应累计计算。无论是个人还是单位,若明知对方实施犯罪行为却继续掩饰、隐瞒其犯罪所得或收益,都可能涉嫌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一旦罪名成立,犯罪主体将面临刑事处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一编 总则 第二章 犯罪 第二节 犯罪的预备、未遂和中止 第二十三条 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 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戒严法:第一章 总则 第二条 在发生严重危及国家的统一、安全或者社会公共安全的动乱、暴乱或者严重骚乱,不采取非常措施不足以维护社会秩序、保护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的紧急状态时,国家可以决定实行戒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戒严法:第一章 总则 第四条 戒严期间,为保证戒严的实施和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国家可以依照本法在戒严地区内,对宪法、法规规定的公民权利和自由的行使作出特别规定。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