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民间借贷纠纷案件审判实践 |
释义 | 民间借贷纠纷的法院判决根据借贷事实进行,需要提供相关债权凭证。法院会受理没有载明债权人的债权凭证,但被告可以提出抗辩。若涉嫌非法集资犯罪,法院会驳回起诉并移送相关机关。民间借贷合同无效的情形包括套取信贷资金转贷、违法犯罪目的、违背社会公序良俗等。降低民间借贷风险的注意事项包括明确主体、合法利息、规范借款合同、使用银行转账、提供资产担保并依法登记抵押。 法律分析 作为一种融资手段,民间借贷有着可借金额大,借款手段灵活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从银行贷款难的压力,对经济的发展也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民间借贷也很容易引发纷争,那么对于民间借贷法院会这么判决呢? 民间借贷,大部分都是私下进行交易,大部分都没有实物抵押,所凭借的大部分都是双方的信誉,没有可靠的法律对其进行保障,如果出现了什么意外情况,很容易造成借贷双方的金钱纠纷,严重的甚至会引发犯罪。 一、民间借贷纠纷法院一般怎么判 对于民间借贷,法院会通过产生的借贷事实进行判定然后再去判决。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 第二条:出借人向人民法院起诉时,应当提供借据、收据、欠条等债权凭证以及其他能够证明借贷法律关系存在的证据。 当事人持有的借据、收据、欠条等债权凭证没有载明债权人,持有债权凭证的当事人提起民间借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被告对原告的债权人资格提出有事实依据的抗辩,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原告不具有债权人资格的,裁定驳回起诉。 第五条:人民法院立案后,发现民间借贷行为本身涉嫌非法集资犯罪的,应当裁定驳回起诉,并将涉嫌非法集资犯罪的线索、材料移送公安或者检察机关。 公安或者检察机关不予立案,或者立案侦查后撤销案件,或者检察机关作出不起诉决定,或者经人民法院生效判决认定不构成非法集资犯罪,当事人又以同一事实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 第十四条:具有下列情形之一,人民法院应当认定民间借贷合同无效: (一)套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又高利转贷给借款人,且借款人事先知道或者应当知道的; (二)以向其他企业借贷或者向本单位职工集资取得的资金又转贷给借款人牟利,且借款人事先知道或者应当知道的; (三)出借人事先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借款人借款用于违法犯罪活动仍然提供借款的; (四)违背社会公序良俗的; (五)其他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效力性强制性规定的。 二、降低民间借贷风险的注意事项: 1、对于借贷的主体要有明确; 2、借贷的利息要在法律规定之内,高额的利息不仅容易导致不能还款而且也是违反我国法律规定的; 3、借款合同一定要正规,避免仅仅使用一张借条; 4、如果借款的金额较大,那么一定要通过银行进行转账; 5、要求借款人提供相应的资产担保,如房产、汽车等; 6、如果进行房产抵押,那么一定是要依法登记的,如果没有登记,按照法律规定是无效的。 结语 民间借贷作为一种融资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银行贷款难的压力,对经济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然而,民间借贷也容易引发纷争,甚至犯罪。法院在处理民间借贷纠纷时,会根据借贷事实进行判定,并要求提供相关债权凭证和证据。若民间借贷涉嫌非法集资犯罪,法院会驳回起诉并转交公安或检察机关处理。此外,法院会认定民间借贷合同无效的情形包括套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转贷、高利转贷、违法犯罪等。为降低风险,借贷双方应明确主体、遵守法律规定的利息范围,签订正规借款合同,采用银行转账方式,要求提供担保,并确保房产抵押依法登记。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十七条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一百七十四条第二款之规定,负有举证责任的原告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经审查现有证据无法确认借贷行为、借贷金额、支付方式等案件主要事实的,人民法院对原告主张的事实不予认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五条人民法院立案后,发现民间借贷行为本身涉嫌非法集资等犯罪的,应当裁定驳回起诉,并将涉嫌非法集资等犯罪的线索、材料移送公安或者检察机关。 公安或者检察机关不予立案,或者立案侦查后撤销案件,或者检察机关作出不起诉决定,或者经人民法院生效判决认定不构成非法集资等犯罪,当事人又以同一事实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十九条经查明属于虚假民间借贷诉讼,原告申请撤诉的,人民法院不予准许,并应当依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二条之规定,判决驳回其请求。 诉讼参与人或者其他人恶意制造、参与虚假诉讼,人民法院应当依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一条、第一百一十二条和第一百一十三条之规定,依法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应当移送有管辖权的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单位恶意制造、参与虚假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对该单位进行罚款,并可以对其主要负责人或者直接责任人员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应当移送有管辖权的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