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民事诉讼中止审理的法律依据
释义
    民事案件中止审理的法律规定包括:申请人可延期执行、案外人对执行标的有异议、当事人死亡需等待继承人、法人组织终止未确定继承人、法院认为应中止等。中止情形消失后恢复执行。终结执行的情形包括:申请人撤销申请、执行依据被撤销、被执行人死亡且无遗产和义务承担人、赡养费权利人死亡、被执行人生活困难无力偿还借款且丧失劳动能力等。涉外民事案件应使用通用语言,翻译费用由当事人承担。
    法律分析
    民事案件中止审理的法律规定如下:
    1、申请人表示可以延期执行的;
    2、案外人对执行标的提出确有理由的异议的;
    3、作为一方当事人的公民死亡,需要等待继承人继承权利或者承担义务的;
    4、作为一方当事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尚未确定权利义务承受人的;
    5、人民法院认为应当中止执行的其他情形。中止的情形消失后,恢复执行。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裁定终结执行:
    1、申请人撤销申请的;
    2、据以执行的法律文书被撤销的;
    3、作为被执行人的公民死亡,无遗产可供执行,又无义务承担人的;
    4、追索赡养费、扶养费、抚养费案件的权利人死亡的;
    5、作为被执行人的公民因生活困难无力偿还借款,无收入来源,又丧失劳动能力的;
    6、人民法院认为应当终结执行的其他情形。人民法院审理涉外民事案件,应当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用的语言、文字。当事人要求提供翻译的,可以提供,费用由当事人承担。
    拓展延伸
    民事诉讼中止审理的程序和要求
    民事诉讼中止审理的程序和要求是指在特定情况下,根据法律规定,法院可以暂停正在进行的民事诉讼程序。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民事诉讼中止审理的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当事人申请中止审理、法院受理申请、开展审查、作出中止审理决定、通知当事人等。而要求方面,根据不同情况,法院可能要求当事人提供相关证据或材料,或者要求当事人支付一定的保全金。总之,民事诉讼中止审理的程序和要求旨在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确保公正审理和有效解决争议。
    结语
    民事案件中止审理的法律规定包括申请人表示可以延期执行、案外人提出确有理由的异议、公民死亡需等待继承人继承权利或者承担义务、法人或其他组织终止且未确定权利义务承受人、人民法院认为应中止执行的其他情形。中止的情形消失后,恢复执行。而终结执行的情形包括申请人撤销申请、执行依据被撤销、被执行人公民死亡且无遗产可供执行且无义务承担人、追索赡养费等权利人死亡、被执行人因生活困难无力偿还借款且无收入来源且丧失劳动能力、人民法院认为应终结执行的其他情形。民事诉讼中止审理的程序和要求旨在保护当事人权益,确保公正审理和有效解决争议。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六十五条
    中止和终结执行的裁定,送达当事人后立即生效。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4 6:2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