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交通肇事罪逃逸最重要的行为有哪些
释义
    交通肇事罪逃逸行为的构成要件是:
    1、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了重大交通事故,构成交通肇事罪的;
    2、行为人主观上明知或者可能知道发生了交通事故的;
    3、对交通事故负有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
    4、在交通肇事后为了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
    一、当场死亡和抢救无效死亡有区别吗?
    出车祸当场死亡和抢救无效死亡没有什么区别,共同点如下:
    1、都算作交通肇事至人死亡。
    2、定罪均按照《交通肇事罪》。
    3、死亡保险赔偿标准是一样的。
    根据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对相关问题有说明:
    一是从事交通运输人员或者非交通运输人员,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发生重大交通事故,在分清事故责任的基础上,对于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二是交通肇事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一)死亡一人或者重伤三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
    (二)死亡三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的。
    (三)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无能力赔偿数额在三十万元以上的。
    三是“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是指行为人具有本解释第二条第一款规定和第二款第(一)至(五)项规定的情形之一,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
    四是交通肇事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一)死亡二人以上或者重伤五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
    (二)死亡六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的。
    (三)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无能力赔偿数额在六十万元以上的。
    二、交通肇事逃逸是如何认定的
    交通肇事逃逸认定的三个要件如下:
    1、行为人交通肇事后逃逸的动机是为了逃避抢救义务以及逃避责任追究;
    2、行为人交通肇事后逃逸的行为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情形,即先前行为违反了交通运输管理法规;
    3、交通肇事后逃逸行为的空间要素,即该行为并非仅限于逃离事故现场。
    交通肇事罪构成要件包括以下内容:
    1、犯罪主体是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2、侵犯的客体是交通运输安全;
    3、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
    4、在客观方面上,必须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严重后果。
    三、交通事故致死是过失犯罪吗
    交通事故致人死亡如果构成交通肇事罪,是属于过失犯罪。交通肇事罪主观方面是出于过失,即行为人对自己行为的严重后果应当预见,由于疏忽大意而没预见,或者虽然预见,但轻信能够避免,以致造成了严重后果。这种过失是行为人对所造成的严重后果的心理态度,而对于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本身,则可能是明知故犯。交通肇事罪,是指违反道路交通管理法规,发生重大交通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依法被追究刑事责任的犯罪行为。行为人涉嫌交通肇事罪,法官会根据其犯罪情节,也就是造成的损失和是否存在恶劣情节等情况选择量刑幅度,从而进行判刑。如果交通肇事没有其他恶劣情节的话,那么最低可以判处拘役。但要是在交通肇事后又有逃逸行为,且因逃逸致人死亡的话,最高能判处15年有期徒刑。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3:1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