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遗失物是合法占有吗
释义
    本文讲述了拾得遗失物的相关规则。拾得遗失物是指发现并实际占有该遗失物,是发现与占有两者相结合的行为。拾得人是否有行为能力在所不问。遗失物只能是物,而不能是某种权利。遗失物的界定状态体现在占有,比如甲丢了一部手机,那么这个时候手机被界定为遗失物是因为甲丧失了对手机的占有,也就是说甲丧失了对手机的实际控制。是否丧失意思占有不影响遗失物的认定。遗失物的重新占有须通过他人的民事行为。我国《民法典》第312
    法律分析
    一、合法占有遗失物吗?
    拾得遗失物的占有是合法的。拾得遗失物是指发现且实际占有该遗失物,是发现与占有两者相结合的行为。拾得遗失物为事实行为,拾得人有无行为能力在所不问。遗失物只能是物,而不能是某种权利。
    二、遗失物的特征
    1、遗失物是具体的物。遗失物只能是物,而不能是某种权利,比如商标权等知识产权。而且遗失物不能是不能被人控制的物,比如阳光等等。
    2、遗失物的界定状态体现在占有。比如甲丢了一部手机,那么这个时候手机被界定为遗失物是因为甲丧失了对手机的占有,也就是说甲丧失了对手机的实际控制,这一点是遗失物区别于埋藏物的最核心的特征。
    3、是否丧失意思占有不影响遗失物的认定。所谓意思占有,是指原所有人根据记忆的意思表示而持续的虚拟占有状态。是否丧失意思占有只区别于遗忘物和非遗忘物的遗失物,而不区别于遗失物和其他物的特征。因为遗忘物本来就属于遗失物的一种。比如甲遗忘了背包在公交车上,那由于遗忘,甲丧失了意思占有。但是如果甲无意间丢失了一个背包,那么此时甲在不断寻找背包的过程中仍然有着意思占有,但该背包依然被认定为遗失物。
    4、遗失物的重新占有须通过他人的民事行为。比如甲丢了一只手机,如果这只手机之后被甲所找到了,在丢手机至找到手机这一段持续期间内,手机处于遗失物的状态。而这个时候被甲找到了,不用说,甲重新取得了占有权;但是,除非甲能够通过自身的民事行为找回这只手机,如果这个时候手机被乙拾得了,那么不管乙今后做何种行为,收益也好,处分也好,这只手机对于甲来说,自始至终是处于遗失状态的遗失物。
    三、拾得遗失物的处理
    我国《民法典》第312条规定的基础上,对拾得遗失物的规则稍作改进:拾得遗失物,应当返还权利人。拾得人应当及时通知权利人领取,或者送交有关部门。有关部门收到遗失物,知道权利人,应当及时通知其领取;不知道的,应当及时发布招领公告。拾得人在遗失物送交有关部门之前,有关部门在遗失物被领取前,应当妥善保管遗失物。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致使遗失物毁损、灭失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权利人领取遗失物时,应当向拾得人或者有关部门支付保管遗失物等支出的必要费用。权利人悬赏寻找遗失物的,领取遗失物时应当按照承诺履行义务。拾得人侵占遗失物的,无权请求保管遗失物等支出的费用,也无权请求权利人按照承诺履行义务。遗失物自发布招领公告之日起6个月内无人认领的,归国家所有。
    拓展延伸
    拾得遗失物是一种常见情况,涉及到财产和公共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相关规定,拾得遗失物的人应当返还给权利人,并承担不超过1000元的保管费。
    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在发现或者应当发现他人遗失物时,拾得人应当及时将遗失物送交有关部门。如果拾得人没有及时送交,则可能构成侵占罪或者盗窃罪,需要承担刑事责任。
    在实际操作中,拾得遗失物的法律处理需要根据遗失物的物品价值、拾得人的行为和态度等因素进行综合判断。如果拾得人没有尽量及时将遗失物送交有关部门,或者拒绝归还给权利人,则可能构成侵占罪或者盗窃罪,需要承担刑事责任。
    此外,拾得人还应当承担不超过1000元的保管费。如果拾得人将遗失物送交有关部门后,权利人未能在规定期限内领取遗失物,则拾得人可以请求不超过1000元的保管费。
    综上所述,拾得遗失物的法律处理需要综合考虑遗失物的物品价值、拾得人的行为和态度等因素。如果拾得人没有尽量及时将遗失物送交有关部门,或者拒绝归还给权利人,则可能构成侵占罪或者盗窃罪,需要承担刑事责任。
    结语
    合法占有遗失物吗?拾得遗失物的占有是合法的,但拾得人必须及时通知权利人领取或送交有关部门。有关部门收到遗失物后,知道权利人的应当及时通知其领取,不知道的应当发布招领公告。拾得人在遗失物送交有关部门之前,有关部门在遗失物被领取前,应当妥善保管遗失物。如果拾得人侵占遗失物或导致遗失物毁损、灭失,应当承担民事责任。权利人领取遗失物时,应当向拾得人或者有关部门支付保管遗失物等支出的必要费用。权利人悬赏寻找遗失物的,领取遗失物时应当按照承诺履行义务。拾得人侵占遗失物的,无权请求保管遗失物等支出的费用,也无权请求权利人按照承诺履行义务。遗失物自发布招领公告之日起6个月内无人认领的,归国家所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四章 继承 第三十一条 法定继承,适用被继承人死亡时经常居所地法律,但不动产法定继承,适用不动产所在地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章 法定继承 第一千一百二十七条 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
    (一)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
    (二)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
    本编所称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
    本编所称父母,包括生父母、养父母和有扶养关系的继父母。
    本编所称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异母或者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养兄弟姐妹、有扶养关系的继兄弟姐妹。
    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四章 继承 第三十三条 遗嘱效力,适用遗嘱人立遗嘱时或者死亡时经常居所地法律或者国籍国法律。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6 2: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