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2023四川成都市低保申请有哪些要求 |
释义 | 成都申请低保标准的变更:中心城区居民低保标准从每月家庭平均收入500元提高至550元,其他区域低保标准仍为500元。同时,金堂县、大邑县、蒲江县、新津县、都江堰市、彭州市、邛崃市和崇州市的低保标准从每月家庭平均收入450元提高至450元。城市低保按照重点倾斜一类、强化三类管理的原则推进分类保障,其中“三无人员”每人每月增加100元,二级以上(含二级)残疾人和完全丧失劳动能力者再增加20%的补助,大 法律分析 成都申请低保标准的变更如下: 1. 成都中心城区居民的低保标准从每月家庭平均收入500元提高至550元。 2. 青白江区、新都区、温江区、双流县、郫县和龙泉驿区的低保标准仍为500元。 3. 金堂县、大邑县、蒲江县、新津县、都江堰市、彭州市、邛崃市和崇州市的低保标准从每月家庭平均收入450元提高至450元。 二、分类保障标准 城市低保按照重点倾斜一类、强化三类管理的原则推进分类保障: 1.一类保障对象 (1)“三无人员”在全额享受城市低保待遇的基础上,每人每月增加100元。 (2)二级以上(含二级)残疾人和完全丧失劳动能力者,其本人在享受全额保障的基础上再增加20%的补助。 (3)大病患者家庭,患者本人全额享受城市低保待遇。 (4)子女未成年或子女正在接受义务教育的单亲家庭,其子女享受全额保障。 2.二类保障对象 (1)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中65周岁以上的老人,在差额享受城市低保待遇的基础上再增加20%的补助。 (2)重点优抚对象、劳动模范,其本人在差额享受城市低保待遇的基础上再增加20%的补助。 3.三类保障对象 劳动和社会保障机构应积极为在就业年龄内有劳动能力的低保对象提供就业岗位,鼓励他们转变就业观念,积极开展劳动自救。对无正当理由在一年内两次拒绝就业介绍的,取消其低保待遇。 三、成都低保申请条件/材料 1、办理条件 1).城市居民家庭月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2).农村居民家庭年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办理材料 相关材料: 1.)户口簿、居民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 2).有效的家庭成员收入及赡养、抚(扶)养义务人收入证明; 3).已缴纳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险的,应出具相应的原件和复印件。 拓展延伸 低保是指国家对生活困难的公民给予的一种社会保障措施。在我国,低保的分类保障标准是由政府根据不同人群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制定的。那么,如何确定你的低保类型呢? 根据我国的低保分类制度,低保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 低收入家庭:主要是指家庭成员月平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家庭。这类家庭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家庭成员的劳动收入,如工资、奖金、劳务报酬等。 2. 中低收入家庭:主要是指家庭成员月平均收入在本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1.5倍至2倍之间的家庭。这类家庭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家庭成员的劳动收入以及一些非劳动收入,如投资回报、出租房屋等。 3. 困难家庭:主要是指家庭成员患有严重疾病、残疾或者其他重大不幸事项的家庭。这类家庭的收入主要来源于政府的救助金、补贴等。 4. 低收入残疾人家庭:主要是指家庭成员中有一位是残疾人且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家庭。这类家庭的收入主要来源于残疾人的残疾抚恤金、护理费等。 5. 特困家庭:主要是指家庭成员患有严重疾病、残疾或者其他重大不幸事项且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家庭。这类家庭的收入主要来源于政府的救助金、补贴等。 需要注意的是,低保类型的划分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在确定低保类型时,需要综合考虑家庭成员的实际情况和需求,以及当地政府的政策规定。如果对低保类型的划分有异议,可以向当地民政部门提出申请和咨询。 结语 成都申请低保标准的变更通知如下:成都中心城区居民的低保标准从每月家庭平均收入500元提高至550元,而其他地区的低保标准仍为500元。同时,对于城市低保分类保障标准,也做出了相应的调整。办理低保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并提交相关材料。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二章 基本养老保险 第二十条 国家建立和完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行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和政府补贴相结合。 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2018修正):第六章 社会保障 第四十七条 残疾人及其所在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参加社会保险。 残疾人所在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残疾人家庭,应当鼓励、帮助残疾人参加社会保险。 对生活确有困难的残疾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社会保险补贴。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二章 基本养老保险 第二十一条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待遇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 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农村居民,符合国家规定条件的,按月领取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待遇。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