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二审法院为何决定调解? |
释义 | 二审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可进行调解,是一种结案方式。调解由合议庭主持,可全面调解,不限于上诉请求范围。根据法律原则,人民法院应先尝试调解,若不成功则及时判决。 法律分析 第二审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也可以进行调解,调解是二审程序结案的一种方法。 第一,第二审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应当组成合议庭,所以,二审的调解只能由合议庭主持。而一审调解可以由合议庭主持,也可由审判员一人主持。 第二,第二审法院关行全案调解,不限于当事人上诉请求的范围,可以对当事人的原案请求实行全案调解,第二审人民法院可以对原审判决过的请求进行调解,也可以对原审应当判决而未予判决的请求进行调解。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九条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根据自愿和合法的原则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应当及时判决。 拓展延伸 二审法院调解的背后原因是什么? 二审法院决定调解的背后原因多种多样。首先,调解可以为当事人提供一种更快速、经济有效的解决争议的方式,避免了长期诉讼过程带来的时间和费用压力。其次,调解有助于维护当事人的关系,促进双方和解,避免进一步的纠纷和对抗。此外,二审法院可能考虑到案件的特殊性,调解可能更有利于实现公平、合理的解决方案。另外,二审法院也有可能在考虑案件的社会影响和公共利益时,决定采取调解方式,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总之,二审法院决定调解的背后原因是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以期达到更好的解决效果和社会效益。 结语 二审法院决定调解,是一种快速、经济有效的解决争议方式,有助于维护当事人关系、促进和解,避免进一步纠纷。此外,二审法院考虑案件特殊性、社会影响和公共利益,决定采取调解方式,以实现公平、合理的解决方案,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综上所述,二审调解是一种有利于解决效果和社会效益的方法。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第五章 调解协议 第三十三条 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达成调解协议后,双方当事人认为有必要的,可以自调解协议生效之日起三十日内共同向人民法院申请司法确认,人民法院应当及时对调解协议进行审查,依法确认调解协议的效力。 人民法院依法确认调解协议有效,一方当事人拒绝履行或者未全部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人民法院依法确认调解协议无效的,当事人可以通过人民调解方式变更原调解协议或者达成新的调解协议,也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第五章 调解协议 第二十八条 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达成调解协议的,可以制作调解协议书。当事人认为无需制作调解协议书的,可以采取口头协议方式,人民调解员应当记录协议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第五章 调解协议 第三十条 口头调解协议自各方当事人达成协议之日起生效。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