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应对专利侵权的合法途径 |
释义 | 专利侵权产品的处理方式有三种:起诉法院、行政调处、发警告函。根据《专利法》第五条规定,违反法律、公德或妨害公共利益的发明创造不授予专利权。同时,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获取或利用遗传资源并以此完成的发明创造也不授予专利权。 法律分析 专利侵权产品的处理是向人民法院起诉、向专利管理机关提请行政调处、向侵权者发警告函。 根据《专利法》第五条,对违反法律、社会公德或者妨害公共利益的发明创造,不授予专利权。对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获取或者利用遗传资源,并依赖该遗传资源完成的发明创造,不授予专利权。 拓展延伸 应对专利侵权产品的法律措施 应对专利侵权产品的法律措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点:首先,侵权方应立即停止侵权行为,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其次,专利持有人可以通过提起侵权诉讼来维护自己的权益,寻求赔偿和禁止侵权行为。此外,专利持有人还可以向专利局或相关行政机构申请行政执法,要求查封、扣押侵权产品,并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在处理侵权产品时,可以考虑采取销毁、封存、转让或许可等措施。此外,专利持有人还可以与侵权方进行和解谈判,达成赔偿协议或许可协议。最后,建议专利持有人在面临侵权问题时及时咨询专业律师,以获取专业的法律意见和帮助,确保自身权益得到有效保护。 结语 根据《专利法》的规定,处理专利侵权产品可以采取多种法律措施。首先,侵权方应立即停止侵权行为,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其次,专利持有人可以通过提起侵权诉讼来维护自己的权益,寻求赔偿和禁止侵权行为。此外,还可以向专利局或相关行政机构申请行政执法,要求查封、扣押侵权产品,并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在处理侵权产品时,可以考虑采取销毁、封存、转让或许可等措施。专利持有人还可以与侵权方进行和解谈判,达成赔偿协议或许可协议。建议专利持有人在面临侵权问题时及时咨询专业律师,以获取专业的法律意见和帮助,确保自身权益得到有效保护。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2020修正):第七章 专利权的保护 第七十一条 侵犯专利权的赔偿数额按照权利人因被侵权所受到的实际损失或者侵权人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确定;权利人的损失或者侵权人获得的利益难以确定的,参照该专利许可使用费的倍数合理确定。对故意侵犯专利权,情节严重的,可以在按照上述方法确定数额的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确定赔偿数额。 权利人的损失、侵权人获得的利益和专利许可使用费均难以确定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专利权的类型、侵权行为的性质和情节等因素,确定给予三万元以上五百万元以下的赔偿。 赔偿数额还应当包括权利人为制止侵权行为所支付的合理开支。 人民法院为确定赔偿数额,在权利人已经尽力举证,而与侵权行为相关的账簿、资料主要由侵权人掌握的情况下,可以责令侵权人提供与侵权行为相关的账簿、资料;侵权人不提供或者提供虚假的账簿、资料的,人民法院可以参考权利人的主张和提供的证据判定赔偿数额。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2020修正):第七章 专利权的保护 第七十五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视为侵犯专利权: (一)专利产品或者依照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由专利权人或者经其许可的单位、个人售出后,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该产品的; (二)在专利申请日前已经制造相同产品、使用相同方法或者已经作好制造、使用的必要准备,并且仅在原有范围内继续制造、使用的; (三)临时通过中国领陆、领水、领空的外国运输工具,依照其所属国同中国签订的协议或者共同参加的国际条约,或者依照互惠原则,为运输工具自身需要而在其装置和设备中使用有关专利的; (四)专为科学研究和实验而使用有关专利的; (五)为提供行政审批所需要的信息,制造、使用、进口专利药品或者专利医疗器械的,以及专门为其制造、进口专利药品或者专利医疗器械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2020修正):第七章 专利权的保护 第六十六条 专利侵权纠纷涉及新产品制造方法的发明专利的,制造同样产品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提供其产品制造方法不同于专利方法的证明。 专利侵权纠纷涉及实用新型专利或者外观设计专利的,人民法院或者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可以要求专利权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出具由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对相关实用新型或者外观设计进行检索、分析和评价后作出的专利权评价报告,作为审理、处理专利侵权纠纷的证据;专利权人、利害关系人或者被控侵权人也可以主动出具专利权评价报告。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