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法律主观: 介绍人是否有罪的判断,需要有介绍人主观上是否明知是诈骗行为而予以介绍的 证据 ,这种主观上的明知在实物中更多的是司法推断,推断会综合诸如生活常识,诈骗手段方式、介绍行为如何、获利情况等等进行。主观上如果明知是诈骗行为而予以介绍,往往形成诈骗罪的共犯。《 刑法 》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 有期徒刑 、 拘役 或者 管制 ,并处或者单处 罚金 ;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 没收财产 。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法律客观: 《 刑法 》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 有期徒刑 、 拘役 或者 管制 ,并处或者单处 罚金 ;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 没收财产 。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