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私人救济措施包括哪些方面? |
释义 | 自卫行为和自助行为是对抗不法侵害的两种行为方式。自卫行为是合法防卫和紧急避险,保护权益和公共利益。自助行为是在紧急情况下无法寻求国家机关救助时,采取合法措施保护自己的权益。虽然我国法律未明文规定自助行为,但在日常生活中常见。 法律分析 目前主要有两种分类方式,一是自卫行为,包括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二是自助行为。 自卫行为是指自己或他人的权利或公共利益遭受不法侵害或紧急危险时,所实行的防卫和避险行为。法律承认自卫行为的合法性。 自助行为,是指权利人为保护自己的权利,在情势紧迫而又不能及时请求国家机关予以救助的情况下,对他人财产或自由施加扣押、拘束或采取其他相应措施,而为法律或社会公共道德所认可的行为。我国法律虽然对自助行为未予明文规定,但日常生活中自助行为经常发生。 拓展延伸 私人救济措施的适用条件和实施方式是什么? 私人救济措施是指在民事纠纷中,当事人通过法律途径主动采取的一种救济方式。其适用条件主要包括:1.当事人之间存在合同、侵权或其他民事关系;2.当事人已经尽力通过协商解决纠纷,但未能达成一致;3.当事人主张的权益受到侵害,需要寻求法律保护。实施方式包括:1.提起诉讼,向法院申请救济;2.采取仲裁或调解等替代争议解决机制;3.寻求法律援助或咨询专业律师。在实施私人救济措施时,当事人应当了解适用条件,并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结语 自卫行为和自助行为是两种主要的分类方式。自卫行为是指在自己或他人的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或紧急危险时采取的防卫和避险行为,法律承认其合法性。自助行为是指在情势紧迫、无法及时请求国家机关救助的情况下,为保护自己的权益而采取的扣押、拘束或其他相应措施,被法律和社会公共道德所认可。私人救济措施是在民事纠纷中,当事人主动采取的一种救济方式,包括提起诉讼、仲裁或调解等。当事人应了解适用条件,并选择合适的方式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一百一十条自然人享有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等权利。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