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受伤后仍需正常发放工资吗? |
释义 | 工伤后的员工在医疗期内仍可获得正常工资,不上班也有报酬。根据伤残等级,员工可领取相应比例的伤残津贴,最高可达本人工资的90%。伤残等级五至六级的员工应安排适当工作,无法安排者可领取相应比例的伤残津贴。根据《工伤保险条例》,在停工留薪期内,员工的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单位按月支付,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残评定后,员工享受相应的伤残待遇。停工留薪期满后,继续享受工伤医疗待遇。 法律分析 工伤后在正常的医疗期限内,工资是正常发放的,不上班也有工资。如果工伤致伤残等级特别严重的,也可以不上班领伤残津贴,一级伤残的员工可以领到本人工资的90%,二级是85%,三级是80%,四级是75%。五级到六级伤残的员工公司需要安排适当的工作,如果不能安排工作的,也可以领取伤残津贴,五级是70%,六级是60%。法条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三条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工伤职工评定伤残等级后,停发原待遇,按照本章的有关规定享受伤残待遇。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满后仍需治疗的,继续享受工伤医疗待遇。 拓展延伸 员工工伤后的薪资保障探讨 员工工伤后的薪资保障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在某些情况下,根据法律规定,雇主可能需要继续发放工资给受伤员工,以确保其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这种薪资保障旨在帮助员工应对因工伤而导致的经济困难,并为其提供必要的支持。然而,是否需要正常发放工资取决于多个因素,如工伤程度、法律法规、雇佣合同等。雇主需要仔细研究相关法律条款,并咨询专业律师,以确保在工伤后的薪资保障问题上遵守适用法律,并为受伤员工提供合理的待遇。 结语 员工工伤后的薪资保障是一项重要的法律规定。根据《工伤保险条例》,在工伤期间,员工可以继续领取工资,确保其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根据伤残等级的不同,员工还可以领取相应比例的伤残津贴。然而,具体的薪资保障取决于多个因素,雇主应仔细研究相关法律法规,并咨询专业律师,以确保合法合规,并为受伤员工提供适当的待遇。 法律依据 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十条 女职工比较多的用人单位应当根据女职工的需要,建立女职工卫生室、孕妇休息室、哺乳室等设施,妥善解决女职工在生理卫生、哺乳方面的困难。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2018修正):第六章 劳动安全卫生 第五十五条 从事特种作业的劳动者必须经过专门培训并取得特种作业资格。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2021修正):第三章 工会的权利和义务 第二十一条 工会帮助、指导职工与企业、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签订劳动合同。 工会代表职工与企业、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社会组织进行平等协商,依法签订集体合同。集体合同草案应当提交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通过。 工会签订集体合同,上级工会应当给予支持和帮助。 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违反集体合同,侵犯职工劳动权益的,工会可以依法要求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予以改正并承担责任;因履行集体合同发生争议,经协商解决不成的,工会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提请仲裁,仲裁机构不予受理或者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