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购买个人信息转卖获刑 |
释义 | 李某非法购买公民个人信息并出售牟利,经鉴定,其电脑内提取公民个人信息经排重后共计900余万条,其行为因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被北京市顺义区人民检察院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近日,顺义区人民法院一审判决李某犯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判处有期徒刑3年,并承担民事责任。 一、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立案标准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立案标准: 1、出售或提供追查信息并被他人用于犯罪; 2、明知或者应当知道他人利用公民的个人信息犯罪的,出卖或者提供; 3、非法获取、销售或者提供跟踪信息、通信内容、信用信息或者财产信息50多条的; 4、非法获取、销售或者提供可能影响人身财产安全的500多个公民个人信息; 5、其他严重情况。 一、非法获取公民信息罪的构成要件如下: 1、侵犯的客体是公民个人身份信息的安全和公民身份管理秩序。 2、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以窃取、收买等方法大肆收集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行为。 3、犯罪主体出售、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罪犯罪主体是特殊主体,是指国家机关或者金融、电信、交通、教育、医疗等单位本身以及单位的工作人员。 4、主观方面行为人故意侵犯公民个人身份信息。 二、公民个人信息的含义有: 1、与公民个人直接相关,能够反映公民的局部或整体特点;或是一经取得、使用即具有专属性。前者如公民的出生日期、指纹等,后者如身份证编号、家庭住址等; 2、具有法律保护价值。公民个人信息承载了公民的个体特征,甚至各项权利,如果任由他人泄露、获取,必然导致公民时刻处于可能遭受侵害的危险状态; 3、公民个人信息的保护不以信息所有人请求为前提。除非基于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的需要或信息所有人的意愿,任何组织和个人均无权泄露、获取其个人信息。 综上所述,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立案标准有出售或提供追查信息并被他人用于犯罪;明知或者应当知道他人利用公民的个人信息犯罪的,出卖或者提供;非法获取、销售或者提供跟踪信息、通信内容、信用信息或者财产信息50多条的;非法获取、销售或者提供可能影响人身财产安全的500多个公民个人信息;其他严重情况。 二、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具体怎么处罚? 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已被修改为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犯此罪的,一般会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是指以窃取或者其他方法非法获取国家机关或者金融、电信、交通、教育、医疗等单位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非法提供给他人,情节严重的行为。 三、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特点是什么 (一)泄露的信息种类多样化 被侵犯的公民个人信息从公民身份信息、电话号码、家庭地址等,扩展到公民的手机通讯录、银行账号和密码、出行记录等。如肖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中,肖某通过电脑、手机等涉案物品,将其掌握的公民姓名、住址、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等个人信息出售给他人。 (二)个人信息涉及面广 根据案例分析,被泄漏的公民个人信息涵盖面较广,涉及到公民生活的方方面面。经统计,公安机关办理的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的案件中所涉及到的公民个人信息内容包括通话记录、手机定位信息、短信息记录、电话机主资料、企业老板、公民个人身份信息等。 (三)与下游犯罪结合密切 纯粹的公民个人信息,对于社会一般公众而言,并无太高的利用价值。而大量存在的故意泄漏、出售或者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人,往往存在不法的目的。 除此之外,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与敲诈勒索、绑架、抢劫、非法拘禁等暴力犯罪以及与盗窃、信用卡诈骗等财产犯罪同样存在较为密切的结合。随着时间的推移,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为中心的犯罪产业链甚至逐渐开始成型。 (四)社会应对消极 在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犯罪中,被害人往往并不特定,犯罪嫌疑人一般也并非针对某特定人实施犯罪,这与传统犯罪中的点对点犯罪存在巨大区别。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