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房产公司的欺诈行为有哪些
释义
    房产中介的欺诈行为如下:
    1、虚假宣传,引诱消费者签订合同。
    2、订立霸王合同,消费者权益无法保障。
    3、违规操作,使消费者利益受损。
    4、巧立名目,收取各项费用。
    5、交费容易退费难。
    欺诈行为构成诈骗罪的情形都有哪些
    民事欺诈行为只要符合诈骗罪的构成要件且涉案金额达到法定的数额,应认定为诈骗罪。
    1、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
    2、本罪在客观上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
    3、本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
    4、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
    合同欺诈行为是否违法的
    合同欺诈行为是违法的,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合同欺诈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根据其性质不同,合同欺诈包括两种即民事欺诈和刑事意义上的欺诈。合同民事欺诈是指一方当事人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或误导对方基于此作出错误的意思表示,以签订合同达到欺诈的目的。如果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订立合同,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则会构成刑法规定的诈骗罪,这时行为人的欺诈行为还会受到相应的刑事处罚。
    怎么认定消费欺诈行为?
    认定为欺诈行为应当符合以下要件:
    一是经营者有欺诈的故意。经营者有欺骗他人并且希望通过欺骗行为获利的明知而为之的主观心态。
    二是经营者有欺诈的行为。经营者作出通过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式使事物表象与客观真相不符的行为,包括作为和不作为。
    三是消费者因为经营者欺诈的行为陷入错误判断,即欺诈的行为与错误判断之间存有因果关系。
    开发商存在欺诈行为应该怎么办
    开发商存在欺诈行为的,可以去法院起诉要求开发商进行损害赔偿。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房地产开发企业在销售时存在下列情形的,购房者可要求解除合同,并可要求出卖人双倍返还已支付的购房款。
    (1)故意隐瞒没有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明的事实或者提供虚假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明;
    (2)故意隐瞒所售房屋已经抵押的事实;
    (3)故意隐瞒所售房屋已经出卖给第三人或者为拆迁补偿安置房屋的事实。
    最高人民法院的上述规定,虽未明确房地产开发企业存在欺诈行为时的法律适用,但从双倍赔偿原则的适用情形看,上述规定已从原则上肯定了购房者作为消费者的问题,在司法实践上具有历史性的意义。
    哪些行为构成欺诈发行股票罪
    在招股说明书、认股书、公司、企业债券募集办法中隐瞒重要事实或者编造重大虚假内容,发行股票或者公司、企业债券,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构成欺诈发行股票罪:(一)发行数额在五百万元以上的;(二)伪造、变造国家机关公文、有效证明文件或者相关凭证、单据的;(三)利用募集的资金进行违法活动的;(四)转移或者隐瞒所募集资金的;(五)其他后果严重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情形。
    
     该内容由 曲兴律师 和 律说律答 共创回答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4 2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