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庭外和解与法庭调解的异同 |
释义 | 庭外和解与法庭调解的主要区别在于性质、参与主体和效力。庭外和解是当事人自行决定处理诉讼权利和实体权利的方式,不具有执行力;而法庭调解是法院行使审判权,调解书具有执行力。在一般诉讼中,建议尽量在法庭调解,以更好地保护合法权益;如果被告无法到庭,可进行庭外和解,但和解协议不具有执行力,原告可再次起诉。 法律分析 庭外和解和法庭调解的区别: 1、性质不同。 法庭调解是法院行使审判权;庭外和解是当事人在诉讼中对自己的诉讼权利和实体权利的处分。 2、参加的主体不同。 法庭调解有法院何双方当事人共同参加,庭外和解只有双方当事人自己参加。 3、效力不同。 根据法庭调解协议制作的调解书生效后,诉讼归于终结,有给付内容的调解书具有执行力;庭外和解的诉讼中,则由原告申请撤诉,经法院裁定准许后结束诉讼,和解协议不具有执行力。因此在一般的诉讼中,尽量在法庭的主持下进行调解,法庭的调解书可以更好的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如果被告实在无法到达法庭的,可以双方庭外和解,被告不履行和解协议的,原告可以再次提起诉讼。 拓展延伸 庭外和解与法庭调解的优缺点比较 庭外和解与法庭调解是解决纠纷的两种常见方式。庭外和解强调当事人之间的协商和合作,可以更快速地解决争议,减少时间和金钱成本。然而,庭外和解可能缺乏法律保障,当事人需自行承担风险。相比之下,法庭调解由法官主持,确保公正和法律合规。法庭调解的决定具有法律约束力,但程序较为繁琐,时间较长。综上所述,庭外和解适合简单纠纷,追求效率和灵活性;而法庭调解适用于复杂纠纷,注重法律保障和公正性。选择合适的方式应根据具体情况和当事人的需求来决定。 结语 庭外和解与法庭调解,各有其特点。庭外和解侧重于当事人之间的协商和合作,能够快速解决争议,降低成本。然而,其法律保障相对较少,需自行承担风险。相反,法庭调解由法官主持,确保公正和法律合规。尽管程序较繁琐、时间较长,但其决定具有法律约束力。因此,庭外和解适用于简单纠纷,注重效率和灵活性;而法庭调解适用于复杂纠纷,重视法律保障和公正性。选择合适的方式应根据具体情况和当事人需求来决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十七条基层人民法院管辖第一审民事案件,但本法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十八条中级人民法院管辖下列第一审民事案件: (一)重大涉外案件; (二)在本辖区有重大影响的案件; (三)最高人民法院确定由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案件。 第一百一十九条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二)有明确的被告; (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