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事业单位人员刑事拘留怎样处理 |
释义 | 公职人员行政拘留后由单位自行处理,一般情况下是警告、记过、以及开除。会有案底但是不会被开除公职。行政拘留不是刑事犯罪的刑罚,一般不会开除公职,除非情节严重。若是公职单位认为影响较大,不适合再担任职位的话,此单位则可能会申报开除。若是单位以影响不大,可以给予改正的机会,则会记得警告或者是记过等。 一、公职人员被判处拘役要开除公职吗 公职人员被判处拘役是会被开除公职的,因为法律上已经明确规定了拘役是属于刑事处罚,公职人员在涉及到刑事犯罪的情况下,显然是需要开除公职处理的,具体情况结合实际的犯罪事实来进行认定。 行政机关公务员依法被判处刑罚的,给予开除处分。也就是就,行政机关的公务员被判刑后,就会被开除,而不一定是实刑,也包括缓刑。拘役的期限为1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数罪并罚时,最高不能超过1年。可见,拘役的上限刑期与有期徒刑的下限刑期相衔接。这一规定较好地体现了拘役的特点,使刑罚体系更为连贯和严密。拘役的刑期从判决之日起计算。判决执行以前先行羁押的,羁押1日折抵刑期1日。 二、开除公职的详细程序是什么? 1、单位召开会议,作出决议开除公职。 2、根据干部管理权限办理具体开除公职手续。 3、将被开除公职人员的档案及时转移到相关的劳动或人才市场。 公职是指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的正式职工的职位,开除公职则属于行政处分中最严厉的处分,指开除出国家公务员、国有企事业单位的队伍,此后将永远不得录用为公务员。 给予国家公务员行政处分,依法分别由任免机关或者行政监察机关决定;其中给予开除处分的,应当报上级机关备案。 我国的公职人员的各个方面都会受到法律的规范,因为公职人员也是会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政府和国家的形象,所以公职人员在工作和日常中都要遵守相应的法律,如果公职人员作出了任何的违法行为并被司法部门处罚后,也是一定会被开除公职并终生不可以录用公务员。 三、缓刑怎样不被开除 缓刑不被开除要依据刑法等法律规范来处理,不管是公职人员,还是其他事业单位亦或者是企业等用人单位,被判处缓刑也并不意味着会被开除。但是在缓刑刑罚期间,违背开除的员工,单位不会发放工资,结束之后,单位可以将其降职。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暂行规定》第十六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给予记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低岗位等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一)散布损害国家声誉的言论,组织或者参加旨在损害国家利益的集会、游行、示威等活动的; (二)组织或者参加非法组织的; (三)接受境外资助从事损害国家利益或者危害国家安全活动的; (四)接受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的境外邀请、奖励,经批评教育拒不改正的; (五)违反国家民族宗教法规和政策,造成不良后果的; (六)非法出境、未经批准获取境外永久居留资格或者取得外国国籍的; (七)携带含有依法禁止内容的书刊、音像制品、电子读物进入国(境)内的; (八)其他违反政治纪律的行为。 有前款第(一)项至第(三)项规定的行为,但属于不明真相被裹挟参加、经批评教育后确有悔改表现的,可以减轻或者免予处分。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