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如何样构成破坏界碑罪,刑法上如何规定 |
释义 | 本文主要介绍了一种犯罪行为——破坏国家边境界碑的行为,该行为违反了国家边境的正常管理秩序。该犯罪的主体为年满16周岁且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人。 法律分析 1、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边境的正常管理秩序; 2、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破坏国家边境界碑的行为; 3、主体要件,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即达到刑事责任年龄(16周岁)且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人; 拓展延伸 破坏界碑罪的法律要素及其法律后果 破坏界碑罪是指故意破坏国家、集体或个人设置的界碑,侵犯了国家边界、土地所有权或其他法律利益。根据刑法规定,构成破坏界碑罪应具备以下要素:主观方面需具备故意,即明知是界碑且有破坏行为的故意;客观方面需具备破坏界碑的实际行为。破坏界碑罪的法律后果严重,根据刑法规定,犯罪人可被判处拘役、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此外,犯罪人还可能面临民事赔偿责任,必须赔偿界碑的修复费用及其他相关损失。破坏界碑罪的严厉打击,旨在维护国家边界安全和土地所有权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的稳定和秩序。 结语 破坏界碑罪是一种侵犯国家边境管理秩序的犯罪行为,它涉及故意破坏国家、集体或个人设置的界碑,侵害国家边界、土地所有权或其他法律利益。该罪行的构成要件包括客体要件、客观要件和主体要件。犯罪人一旦被定罪,将面临严重的法律后果,包括刑罚和民事赔偿责任。打击破坏界碑罪的目的是维护国家边界安全、土地所有权的合法权益,以及社会的稳定和秩序。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六章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 第一节 扰乱公共秩序罪 第二百九十三条之一 有下列情形之一,催收高利放贷等产生的非法债务,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一)使用暴力、胁迫方法的; (二)限制他人人身自由或者侵入他人住宅的; (三)恐吓、跟踪、骚扰他人的。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五章 证 据 第七十五条 对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毒品犯罪等案件,证人、鉴定人、被害人因在侦查过程中作证,本人或者其近亲属的人身安全面临危险的,公安机关应当采取以下一项或者多项保护措施: (一)不公开真实姓名、住址、通讯方式和工作单位等个人信息; (二)禁止特定的人员接触被保护人; (三)对被保护人的人身和住宅采取专门性保护措施; (四)将被保护人带到安全场所保护; (五)变更被保护人的住所和姓名; (六)其他必要的保护措施。 证人、鉴定人、被害人认为因在侦查过程中作证,本人或者其近亲属的人身安全面临危险,向公安机关请求予以保护,公安机关经审查认为符合前款规定的条件,确有必要采取保护措施的,应当采取上述一项或者多项保护措施。 公安机关依法采取保护措施,可以要求有关单位和个人配合。 案件移送审查起诉时,应当将采取保护措施的相关情况一并移交人民检察院。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八章 侦 查 第十二节 侦查终结 第二百九十二条 被害人提出附带民事诉讼的,应当记录在案;移送审查起诉时,应当在起诉意见书末页注明。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