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监护权转移的法律规定
释义
    监护权转移可分为依法或习惯发生的转移和基于特别委托的转移。依法转移包括被收养、离婚后子女归属等情况;习惯转移适用于公益性机构。特别委托转移需要满足特定事项、协议和受托人资格等条件。
    法律分析
    (一)依法或依习惯发生的监护权转移
    这类情况主要是基于“公”的事项(或公权力的介入)而导致的监护权转移,或监护权的强制性转移。关于监护权的强制性转移,我国法律未作规定,但在实践中则是客观存在的一种现象。
    1、依法发生的监护权转移。
    此种情况下,法律的规定是导致监护权转移的根本要素。当监护权的行使过程行进到法律规定的条件时,监护权即时发生转移。如被监护人被他人收养、父母离婚后子女随父或随母一方生活、被监护人依法被收容教养等。
    2、依习惯不需要专项委托即可发生监护权转移的情形。
    此种情形主要针对具有“公益”性质的机构而言,如学校、幼儿园、托儿所、医院等公益性机构。
    3、福利机构的监护职责。
    (二)基于特别委托才能发生的监护权转移
    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监护的转移,尤其涉及非公益性事项的监护权转移个案,应通过专项委托的方式才能实现。这类监护权的转移由于涉及到不同的情况,其监护事项、监护人和受托人的状况千差万别,其监护权的转移亦存在着差异。一般来说,这类监护权的转移应具备以下条件:
    1、监护事项的特定性。
    监护人将监护职责部分或全部地委托他人履行,但实际上均得以具体事项确定之。如基于旅游、特种教育、未成年人探亲的护送、被监护人的陪护等等。
    2、监护人应与受托就监护事项达成协议,通常这种协议应采用书面的形式。但并不排除口头形式的适用。
    采用口头形式的,如果有其他证据证明的,同样可以确认当事人之间的监护权转移。
    3、受托人必须具备履行监护职责的能力或资格。
    受托人在委托协议规定的期限内,履行监护职责。
    结语
    总结起来,监护权转移可以基于法律规定或习惯,也可以基于特别委托。在法律规定的情况下,一旦满足条件,监护权即时转移,如被收养、父母离婚后子女随父或随母生活等。而对于具有公益性质的机构来说,监护权转移不需要专项委托。然而,对于非公益性事项的监护权转移,通常需要通过专项委托的方式,并满足特定条件,如明确的监护事项、书面或口头协议以及受托人具备履行能力或资格等。在实践中,监护权转移的情况千差万别,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2018修正):第七章 参与社会发展 第六十六条 国家和社会应当重视、珍惜老年人的知识、技能、经验和优良品德,发挥老年人的专长和作用,保障老年人参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2018修正):第二章 家庭赡养与扶养 第二十三条 老年人与配偶有相互扶养的义务。
    由兄、姐扶养的弟、妹成年后,有负担能力的,对年老无赡养人的兄、姐有扶养的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2018修正):第七章 参与社会发展 第七十二条 国家和社会采取措施,开展适合老年人的群众性文化、体育、娱乐活动,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22:3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