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环境污染分为哪几类 |
释义 | 环境污染的类型具体如下: 1、按环境一般素分,包括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噪(音)声污染、农药污染、辐射污染、热污染; 2、按属性分,包括显性污染,隐性污染; 3、按人类活动分,包括工业环境污染、城市环境污染、农业环境污染;4、按造成环境污染的性质来源分,包括化学污染、生物污染、物理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污染、电磁波污染等)固体废物污染、液体废物污染、能源污染。 从大气污染的发生过程分析,防治大气污染的根本方法,是从污染源着手,通过削减污染物的排放量,促进污染物扩散稀释等措施来保证大气环境质量。但目前现有的经济技术条件还不能彻底根治污染源,因此,大气环境的保护就需要通过运用各种措施,进行综合防治。 目前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寻求大气污染的控制途径。 (一)采取各种措施,减少污染物的产生。 1、区域采暖和集中供热; 2、改善燃料构成; 3、进行技术更新,改善燃烧过程; 4、改革生产工艺,综合利用“废气”; 5、开发新能源,开发太阳能、水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生物能和核聚变能等清洁能源,以减少煤碳、石油的用量。以上新能源多为可再生性能源,在利用过程中不会产生化石能源开采使用的环境问题,是比较清洁的燃料。 (二)采用各种技术,控制污染物排放。 1、烟尘治理技术; 2、二氧化硫治理技术; 3、光化学烟雾的治理技术。 (三)合理利用环境自净能力,保护大气环境 。 1、搞好总体规划,合理工业布局。搞好城市规划,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调整工业结构、合理工业布局。 2、做好大气环境规划,科学利用大气环境容量。 3、选择有利污染物扩散的排放方式。 4、发展绿色植物,增强自净能力。 (四)加强大气管理 大气环境管理就是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教育等手段,通过全面规划,从宏观上、战略上、总体上研究解决大气污染问题。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第四十条 国家促进清洁生产和资源循环利用。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推广清洁能源的生产和使用。 企业应当优先使用清洁能源,采用资源利用率高、污染物排放量少的工艺、设备以及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和污染物无害化处理技术,减少污染物的产生。 第四十一条 建设项目中防治污染的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防治污染的设施应当符合经批准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要求,不得擅自拆除或者闲置。 第四十二条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采取措施,防治在生产建设或者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医疗废物、粉尘、恶臭气体、放射性物质以及噪声、振动、光辐射、电磁辐射等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 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建立环境保护责任制度,明确单位负责人和相关人员的责任。 重点排污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监测规范安装使用监测设备,保证监测设备正常运行,保存原始监测记录。 严禁通过暗管、渗井、渗坑、灌注或者篡改、伪造监测数据,或者不正常运行防治污染设施等逃避监管的方式违法排放污染物。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