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保护个人隐私,共同遵守相关法规
释义
    泄露个人信息的治安处罚和刑事量刑标准是如何规定的?个人信息包括身份识别和活动情况信息。泄露个人信息构成犯罪将追究刑事责任,不构成犯罪者将面临治安处罚。个人信息的保护是重要的,工作人员应履行保密义务,不得擅自泄露他人信息。
    法律分析
    一、泄露个人信息治安处罚标准是怎样的?
    国家机关或者金融、电信、交通、教育、医疗等单位的工作人员泄露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居民身份证记载的公民个人信息,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并处五千元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单位有前款行为,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并处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二、泄露个人信息刑事量刑标准是什么?
    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将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提供给他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从重处罚。窃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单位犯前三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各该款的规定处罚。
    三、公民个人信息的范围是什么?
    公民个人信息,包括身份识别信息和活动情况信息,即“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规定的‘公民个人信息’,是指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特定自然人身份或者反映特定自然人活动情况的各种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证件号码、通信通讯联系方式、住址、账号密码、财产状况、行踪轨迹等。”
    由此可见,泄露个人信息行为,构成犯罪的,当事人会被追究刑事责任。而达不到立案标准的,当事人也将面临泄露个人信息治安处罚,会被处以十五日以下拘留和五千元以下罚款。所以说,个人信息是不容侵犯的,那些从事快递、中介领域的工作人员,要切实履行保密义务,不得擅自泄露他人信息。
    结语
    个人信息的泄露行为应受到严厉打击和惩罚。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泄露个人信息构成犯罪的将面临刑事追责,而不构成犯罪的则会受到治安处罚。对于单位和个人而言,都应当清楚自己的法律责任和义务,严守保密义务,不得擅自泄露他人的个人信息。个人信息的保护是重要的,我们应共同努力确保个人信息的安全和隐私权的保护。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2010修订):第三章 保密制度 第二十六条 禁止非法复制、记录、存储国家秘密。
    禁止在互联网及其他公共信息网络或者未采取保密措施的有线和无线通信中传递国家秘密。
    禁止在私人交往和通信中涉及国家秘密。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2010修订):第二章 国家秘密的范围和密级 第十八条 国家秘密的密级、保密期限和知悉范围,应当根据情况变化及时变更。国家秘密的密级、保密期限和知悉范围的变更,由原定密机关、单位决定,也可以由其上级机关决定。
    国家秘密的密级、保密期限和知悉范围变更的,应当及时书面通知知悉范围内的机关、单位或者人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2010修订):第三章 保密制度 第三十六条 涉密人员上岗应当经过保密教育培训,掌握保密知识技能,签订保密承诺书,严格遵守保密规章制度,不得以任何方式泄露国家秘密。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11:5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