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对证人进行打击报复构成什么犯罪?如何认定? |
释义 | 对证人进行打击报复构成打击报复证人罪,根据我国《刑法》相关规定,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情节严重者,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打击报复证人罪的构成要件包括客体要件、客观要件、主体要件和主观要件。与报复陷害罪相比,打击报复证人罪侵害的客体和犯罪主体不同,且打击报复不要求利用职权。根据刑法规定,情节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定为犯罪。 法律分析 根据相关规定,对证人进行打击报复的行为,是会构成犯罪的,那么,对证人进行打击报复构成什么犯罪?如何认定呢? 一、对证人进行打击报复构成什么犯罪?如何认定? 根据我国《刑法》的相关规定,对证人进行打击报复的,构成打击报复证人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刑法》对打击报复证人罪的基本构成未设定情节要件,根据此规定,构成打击报复证人罪不需要情节严重,但是法条把“情节严重”作为打击报复证人罪的加重构成的要件。虽然构成本罪不需要情节严重,但也并不是说只要有打击报复行为,不论情节如何,危害后果如何,都构成犯罪。根据刑法的相关规定,“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这一规定适用于所有具体犯罪,包括打击报复证人罪。 二、打击报复证人罪的构成要件 1、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民的民主权利和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 2、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对证人进行打击报复的行为。 3、主体要件,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且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成为本罪主体。 4、主观要件,本罪在主观方面必须是直接故意,并且具有打击报复证人的目的。 三、报复陷害罪与打击报复证人罪的区别 1、侵害的客体不同。报复陷害罪侵害的是公民的民主权利,即公民的控告权、申诉权、批评权、举报权。而打击报复证人罪侵害的客体则是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以及公民的人身权、财产权。 2、犯罪主体不同。报复陷害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限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不能构成本罪。而打击报复证人罪的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不限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3、客观方面不同。报复陷害罪在客观方面行为人必须利用职权,假公济私,进行报复陷害。而打击报复证人罪中的打击报复则不是利用职权的行为。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零八条,对证人进行打击报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以上就是“对证人进行打击报复构成什么犯罪?如何认定?”的相关内容,对证人进行打击报复构成打击报复证人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如果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仅供学习参考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结语 根据相关规定,对证人进行打击报复的行为,构成打击报复证人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打击报复证人罪的构成要件包括客体要件、客观要件、主体要件和主观要件。与报复陷害罪相比,打击报复证人罪侵害的客体和犯罪主体不同,且在客观方面行为人不需要利用职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零八条的规定,对证人进行打击报复的行为将受到相应的刑罚。本文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五章 证据 第六十三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应当保障证人及其近亲属的安全。 对证人及其近亲属进行威胁、侮辱、殴打或者打击报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罚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二章 危害公共安全罪 第一百一十四条 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五章 侵犯财产罪 第二百七十五条 故意毁坏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