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商标所有权如何认定? |
释义 | 著作权与商标权、专利权不同,版权登记与著作权无关。在先权利原则适用于商标权,即使商标已注册,仍可根据在先权利要求撤销恶意抢注的商标。保护在先权利是解决争议的基本原则,著作权人提出异议时,通常商标会被注销。 法律分析 著作权不同于商标权、专利权,它是自动产生的,版权登记与著作权取得没有关系,不能说谁进行版权登记,谁就拥有作品著作权。 我国的《商标法》规定商标谁先申请就先给予谁,但如果已经有了一个在先权利,那么即使过了商标异议期,他人商标获得了注册并取得了商标所有权的话,仍然可以到商标评审委员会以在先权利原则要求撤销恶意抢注的商标,或者通过法院判决解决。 保护在先权利是解决其争议的基本原则之一。无论是申请外观设计专利还是申请商标,都会先有一个作品,其作品完成后即形成权利。因而从保护在先权利原则来讲,如果著作权人提出异议,被注销的往往是商标。 拓展延伸 商标侵权的法律责任及索赔途径 商标侵权是指他人在未经商标所有人授权的情况下,擅自使用与他人商标相同或相似的标识,可能导致混淆、误认或损害商标所有人的权益。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商标侵权行为将承担法律责任,并可能面临民事诉讼、行政处罚甚至刑事责任。对于商标侵权受害者,可以通过民事诉讼途径提起诉讼,要求侵权方承担侵权责任,并获得经济赔偿。此外,还可以选择与侵权方协商解决或通过行政投诉、仲裁等方式维护自身权益。综上所述,商标侵权行为将面临法律责任,而受害者可以通过多种途径索取赔偿,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结语 保护知识产权是维护创作权益的重要原则。与商标权、专利权不同,著作权是自动产生的,与版权登记无关。在我国,商标权的先申请先得原则适用,但若存在先权利,仍可要求撤销恶意抢注的商标。保护先权利是解决争议的基本原则。商标侵权行为将承担法律责任,并可能面临民事、行政甚至刑事追究。受害者可通过多种途径维护自身权益,包括民事诉讼、行政投诉等,以维护合法权益。 法律依据 根据《商标法》第九条规定:申请注册的商标,应当有显著特征,便于识别,并不得与他人在先取得的合法权利相冲突。商标注册人有权标明“注册商标”或者注册标记。 根据《商标法》第三十二条规定:申请商标注册不得损害他人现有的在先权利,也不得以不正当手段抢先注册他人已经使用并有一定影响的商标。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