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如何定义诽谤罪? |
释义 | 诽谤罪的构成要素包括:捏造虚假事实、散布捏造事实、针对特定人、情节严重。与治安违法行为和民事侵权行为的界限是情节严重与否,与侮辱罪的区别在于是否捏造事实和使用暴力手段,与诬告陷害罪的区别在于捏造的事实内容和行为方式。 法律分析 一、怎么才算诽谤罪? 诽谤罪散布的必须是捏造的虚假的事实。如果散布的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虽然有损于他人人格、名誉,但不构成诽谤罪。诽谤犯罪行为的主观方面必须是直接故意。哪些行为构成诽谤罪如下: 1、要有捏造某种事实的行为,如果客观存在的事实,即使有损于他人的人格、名誉,也不构成本罪; 2、必须有散布捏造事实的行为。散布的方式主要有是言语散布和文字散布; 3、诽谤行为必须是针对特定的人进行的,即使不指名道姓,但第三人可以判断出被害人是谁; 4、必须属于情节严重的才能构成本罪。虽有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行为,但没有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承担民事赔偿责任。所谓情节严重,主要是指多次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捏造事实造成他人人格、名誉严重损害的;捏造事实诽谤他人造成恶劣影响的;诽谤他人致其精神失常或导致被害人自杀的等。 二、诽谤罪如何认定? (一)本罪与治安违法行为、民事侵权行为的界限 构成诽谤罪的诽谤行为,必须是情节严重的,而违反治安行政法规的诽谤行为,必须局限于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诽谤罪散布的必须是捏造的虚假的事实。如果散布的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虽然有损于他人人格、名誉,但不构成诽谤罪。而名誉侵权行为,即使所述的内容是真实的, 诽谤罪但只要是法律禁止公开宣扬的,公开了将有损于他人人格、名誉,也可以构成名誉侵权。 (二)本罪与侮辱罪的界限 这两种犯罪所侵犯的客体,都是他人的人格和名誉。不同之处主要在于: 1、侮辱不是用捏造的方式进行,而诽谤则必须是捏造事实。 2、侮辱含暴力侮辱行为,而诽谤则不使用暴力手段 3、侮辱往往是当着被害人的面进行的,诽谤则是当众或者向第三者散布的。 (三)本罪与诬告陷害罪的界限 二者都是针对特定对象,采用捏造事实的手段实施的。不同之处在于: 1、所捏造的事实内容不同。诬告陷害捏造的是犯罪的事实,诽谤罪捏造的是足以损害他人人格、名誉的事实。 2、行为方式不同。诬告陷害是向政府机关和有关部门告发,诽谤则是当众或者向第三者散布。 3、主观方面不同。诬告陷害的意图是使他人受刑事处分,诽谤则是意图损害他人的人格、名誉。 结语 诽谤罪是指散布捏造的虚假事实,严重损害他人人格和名誉的行为。要构成诽谤罪,必须满足以下条件:行为必须是捏造事实,散布方式可以是言语或文字,针对特定的人,情节必须严重。与治安违法行为和民事侵权行为相比,诽谤罪更加严重,因为它涉及到捏造事实。与侮辱罪相比,诽谤罪是通过捏造事实来损害他人人格和名誉,而不是使用暴力手段。与诬告陷害罪相比,诽谤罪的捏造事实是足以损害他人人格和名誉的。因此,诽谤罪的认定需要根据上述要素进行综合考量。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一编 总则 第一章 刑法的任务、基本原则和适用范围 第三条 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一编 总则 第一章 刑法的任务、基本原则和适用范围 第五条 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一编 总则 第四章 刑罚的具体运用 第一节 量刑 第六十四条 犯罪分子违法所得的一切财物,应当予以追缴或者责令退赔;对被害人的合法财产,应当及时返还;违禁品和供犯罪所用的本人财物,应当予以没收。没收的财物和罚金,一律上缴国库,不得挪用和自行处理。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