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法律分析:立案审查是我国曾经执行过的一项立案制度, 案件在法院收到起诉材料后7日内作出的是否立案的审查,符合条件的予以立案,不符合条件的裁定不予受理。自2015年5月1日起,根据新的民事诉讼法的规定,立案审查制改为立案登记制。人民法院应当组成合议庭对原告的起诉进行审查。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7日内立案;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7日内裁定不予受理,原告可提起上诉。需要注意的是,自2015年5月1日起,根据新的民事诉讼法的规定,立案审查制改为立案登记制,立案不再需要审查了。立案登记制的核心就是:当事人只要提供符合形式要件的诉状,法院应当一律接收,并在规定的期限内依法处理。简而言之,就是只要有原告方按照法律程序正式提出诉讼,法院方就应该接受申请立案,进入法律诉讼程序。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一百零九条 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发现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应当按照管辖范围,立案侦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