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一般哪些情况下需要提供证据? |
释义 | 法律分析:在民事诉讼中,当事人需要提供证据来证明自己的主张。具体需要提供哪些证据,要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而定。一般来说,以下几种情况下需要提供证据: 1. 证明事实的证据:当事人需要提供能够证明自己主张的事实的证据,例如合同、证明文件、证人证言等。 2. 证明损失的证据:当事人需要提供能够证明自己损失的证据,例如收据、发票、医疗费用清单等。 3. 证明原告行为的证据:被告需要提供能够证明原告行为的证据,例如监控录像、证人证言等。 4. 证明被告无过错的证据:被告需要提供能够证明自己无过错的证据,例如相关合同、证明文件、证人证言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八十六条:当事人有证据证明自己的主张或者辩护意见的,由法院予以确认;没有证据或者证据不足以证明的,由法院予以驳回。 《中华人民共和国证据法》第二十三条:当事人对所举证据的真实性有异议的,对方当事人应当提供证明,否则,不利后果由对方当事人承担。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三十二条:合同的当事人应当履行自己的义务,并承担违约责任;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根据不可抗力的影响,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责任。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