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受案回执我可以在起诉吗 |
释义 | 立案回执单是报案人收到的司法机关立案受理的证明,表示案件已进入司法程序,需当事人实施相关诉讼行为。公安机关根据犯罪事实决定是否立案,可由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接受案件回执单由公安机关统一印制,由县、市公安机关回执主管部门管理发放,报案人可凭此查询案件是否立案或移送审查起诉的情况。 法律分析 1、范围不同:立案回执单是指报案的机关(公安局)接受了报案人的报案,给报案人的一个回单。立案回执单上主要要报案人信息、案件类型、简要案情、受理案件人员、联系电话以及立案时间等内容。就是说司法机关已经立案受理,案件已经进入司法程序,要求当事人实施相关诉讼行为。 2、概念不同:《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一百七十五条公安机关接受案件后,经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且属于自己管辖的。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予以立案认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事实显著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具有其他依法不追究刑事责任情形的,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不予立案。 3、受理单位不同:《公安部关于刑事案件如实立案的通知》规定:《接受案件回执单》由地、市公安机关按公安部制定的样式统一印制、统一编号;由县、市公安机关回执主管部门集中管理,统一发放各受案单位。报案人及其家属凭《接受案件回执单》,可以通过电话或直接到接受案件的公安机关查询该案是否立案或者是否已移送审查起诉的情况。 拓展延伸 受案回执的作用及起诉时机 受案回执是法院对收到诉讼材料后发给原告的确认函,具有重要的法律效力。它标志着诉讼的正式开始,并确保原告的起诉得到法院的正式受理。受案回执的作用是确认原告的起诉材料已经送达法院,并记录案件的基本信息。至于起诉时机,一般来说,原告可以在收到受案回执后立即进行起诉。然而,具体的起诉时机还需考虑案件的性质、法律规定和诉讼策略等因素。建议原告在收到受案回执后及时咨询专业律师,以确保选择适当的起诉时机,从而最大程度地维护自身权益。 结语 立案回执单和受案回执在范围、概念和受理单位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立案回执单确认司法机关已经受理案件并要求当事人实施相关诉讼行为。而受案回执是法院对收到诉讼材料后发给原告的确认函,标志着诉讼的正式开始。建议原告在收到受案回执后咨询专业律师,确保选择适当的起诉时机,维护自身权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21修正):第三编 执行程序 第二十章 执行的申请和移送 第二百四十七条 执行员接到申请执行书或者移交执行书,应当向被执行人发出执行通知,并可以立即采取强制执行措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21修正):第三编 执行程序 第二十一章 执行措施 第二百五十八条 在执行中,需要办理有关财产权证照转移手续的,人民法院可以向有关单位发出协助执行通知书,有关单位必须办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21修正):第三编 执行程序 第二十一章 执行措施 第二百四十八条 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应当报告当前以及收到执行通知之日前一年的财产情况。被执行人拒绝报告或者虚假报告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对被执行人或者其法定代理人、有关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或者直接责任人员予以罚款、拘留。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