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法律分析:法律规定缓刑期间必须履行特定的规定,否则可能会被撤销缓刑,而心理辅导是一种帮助被判刑人员恢复正常生活的重要手段。 法律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七十五条 对判处缓刑的罪犯,应当规定缓刑考验期。缓刑考验期最长不得超过五年。 2.《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七十七条 缓刑考验期内,罪犯应当履行下列规定: (一)在规定的地方居住并遵守有关的规章制度; (二)就业或者接受教育、技术培训; (三)积极参加公益活动、社区服务、劳动、学习等; (四)按期向判决机关报告缓刑考验情况; (五)接受监督和教育;如有需要,接受心理辅导。 3.《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八十条 缓刑考验期内,罪犯违反前款规定的,可以依法撤销缓刑,继续执行原判刑罚。 4.《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九十七条 判处缓刑的,可以规定被告在缓刑考验期内接受教育、技术培训、劳动、监察或者社区矫正。 因此,缓刑期间违反规定是否需要接受心理辅导,法律并没有明确规定,但是被判缓刑的罪犯应当积极参加公益活动、接受监督和教育,如有需要,接受心理辅导,以帮助其恢复正常生活,避免再次违反规定,从而保护社会安全和公共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