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什么是栽赃陷害罪? |
释义 | 栽赃陷害的行为是指捏造犯罪事实,虚假告发他人,意图使其受刑事追究。这种行为侵犯了公民权利、干扰司法机关正常活动。涉嫌栽赃陷害的情节严重、手段恶劣、严重影响司法工作或其他情节严重,应予立案。 法律分析 栽赃陷害是指捏造犯罪事实,作虚假告发,意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情节严重的行为。捏造,是指无中生有,虚构犯罪事实,意图使被诬告者受到错误侦查、起诉、审判等。虚假告发,是指行为人将捏造的犯罪事实向有关单位进行告发。告发的形式有多种多样,可以是书面的,也可以是口头的;可以是署名的,也可以是匿名的。诬告陷害罪在主观方面必须是故意,具有陷害他人,意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的目的,故其行为不仅侵犯了公民的合法权利,同时侵犯了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行为人涉嫌栽赃陷害,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一是捏造的犯罪事实情节严重的;二是诬告陷害的手段恶劣的;三是严重影响了司法机关的正常工作的;四是有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拓展延伸 栽赃陷害罪的构成要件和法律适用 栽赃陷害罪是指故意将罪行嫁祸于他人,通过伪造证据、编造事实等手段,使被害人冤枉受罪。其构成要件包括:一、栽赃行为,即故意伪造、编造或者篡改证据,以达到陷害他人的目的;二、陷害他人,即将栽赃的结果强加给被害人,使其受到不当的惩罚或损害;三、主观故意,即犯罪人明知栽赃陷害他人的行为性质,有意实施。栽赃陷害罪的法律适用主要参考刑法相关规定,根据具体情况判断罪名和刑罚。我国法律对栽赃陷害罪的打击力度较大,旨在保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和司法公正。 结语 栽赃陷害罪是一种严重侵犯他人权益和司法公正的犯罪行为。行为人通过捏造犯罪事实、虚假告发等手段,意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给被害人带来冤屈和损害。我国法律对此犯罪行为有明确规定,并采取严厉打击措施。我们应该加强对栽赃陷害罪的预防和打击,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和司法公正。同时,也呼吁广大公民保持警惕,避免成为栽赃陷害的受害者。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三条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意图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犯前款罪的,从重处罚。不是有意诬陷,而是错告,或者检举失实的,不适用前两款的规定。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