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民事主体可以将自己获得的许可权,如使用权、经营权、建设用地使用权等转让或授权他人使用,但需符合法律规定且不得侵害他人合法权益。 民事主体指的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他们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获取许可权,如使用权、经营权、建设用地使用权等,并可以将这些许可权转让或授权他人使用。转让许可权需要满足以下条件:1.许可权应当是合法有效的,不能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2.转让应当符合法律规定,如遵循相关程序,签订合法有效的协议等;3.转让应当是真实意愿的。授权他人使用许可权需要满足以下条件:1.许可权应当是合法有效的,不能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2.授权应当符合法律规定,如遵循相关程序,签订合法有效的协议等;3.授权应当是真实意愿的;4.被授权人应当按照协议条款使用许可权。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类型的许可权可能有不同的转让或授权规定,应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在操作时遵循相关法律规定。 许可权的转让或授权是否需要经过登记?根据《物权法》的规定,对于一些特定的许可权,如房屋使用权、土地使用权等,需要进行专门的登记手续。但是,对于其他类型的许可权,不存在必须进行登记的情况,只要符合法律规定,协议具备合法性即可。 民事主体可以将自己获得的许可权转让或授权他人使用,但需要满足法律规定,不能侵犯他人合法权益。各类型许可权的转让或授权规定可能存在差异,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在操作时遵循相应的法律规定。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标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四条 商标法第五十三条规定的利害关系人,包括注册商标使用许可合同的被许可人、注册商标财产权利的合法继承人等。在发生注册商标专用权被侵害时,独占使用许可合同的被许可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排他使用许可合同的被许可人可以和商标注册人共同起诉,也可以在商标注册人不起诉的情况下,自行提起诉讼;普通使用许可合同的被许可人经商标注册人明确授权,可以提起诉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