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聚众冲击国家机关罪的最新判刑标准是什么? |
释义 | 《刑法》中对聚众冲击国家机关罪既遂量刑标准的规定是:犯此罪的,造成严重损失的,对首要分子,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对其他积极参加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所谓聚众冲击是指在首要分子纠集下,多人强行冲闯国家机关门禁;包围国家机关驻地;用石块、杂物投掷、袭击等。 一、聚众扰乱公共场所秩序罪会判多长时间? 聚众扰乱社会秩序,情节严重,致使工作、生产、营业和教学、科研、医疗无法进行,造成严重损失的,对首要分子,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对其他积极参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聚众冲击国家机关,致使国家机关工作无法进行,造成严重损失的,对首要分子,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对其他积极参加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二、聚众犯罪都有哪些 聚众犯罪有下列情形: 1、聚众持械劫狱罪; 2、聚众扰乱公共场所秩序; 3、交通秩序罪; 4、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 5、聚众冲击国家机关罪; 6、聚众斗殴罪等。 构成聚众持械劫狱罪,一般对首要分子和积极参加的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聚众犯罪有如下特点: 1、参与人的复杂性。主要表现在必须有首要分子,即在犯罪中起组织、策划、指挥作用的犯罪分子。必须有三人以上参与,参与人可能随时增加或减少,而非处于固定状态。参与人虽为三人以上,但参与人不一定是犯罪人; 2、行为的公然性。聚众犯罪由于人多势众,常使犯罪处于可见可闻的情况; 3、行为的多样性。由于参与人复杂,使得聚众犯罪行为呈现多样性的特点。 三、中国对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的处罚标准 构成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的,一般要对首要分子判处3-7年有期徒刑,对其他积极参加者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首要分子,是指在扰乱社会秩序活动中起组织、策划、指挥作用的人; 积极参加者,是指主动参加扰乱社会秩序活动并起主要作用的人。 但应注意的是,教唆犯不一定是首要分子,可能属于积极参加者。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条第一款 聚众扰乱社会秩序,情节严重,致使工作、生产、营业和教学、科研、医疗无法进行,造成严重损失的,对首要分子,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对其他积极参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百九十条 聚众冲击国家机关,致使国家机关工作无法进行,造成严重损失的,对首要分子,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对其他积极参加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