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劳动仲裁中关于加班的判定 |
释义 | 劳动仲裁中加班认定主要依据考勤记录、加班审批表等。用人单位承担两年内加班工资举证责任,超过两年则由劳动者承担。劳动者主张加班费需举证,但若用人单位掌握相关证据,则由用人单位承担举证责任。 法律分析 劳动仲裁中加班的认定主要依据的是日常的人事管理中考勤记录、加班审批表等。用人单位承担两年内加班工资举证责任,与争议事项有关的证据属于用人单位掌握管理的,用人单位应当提供;用人单位不提供的,应当承担不利后果。超过两年的加班工资举证责任,应根据“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仍由劳动者承担。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解释三》 第九条 劳动者主张加班费的,应当就加班事实的存在承担举证责任。但劳动者有证据证明用人单位掌握加班事实存在的证据,用人单位不提供的,由用人单位承担不利后果。由此可见,证明加班事实的举证责任,原则上应由劳动者本人承担,但若用人单位掌握相关证据的,则转由用人单位承担。 拓展延伸 劳动仲裁中加班费的裁决标准 劳动仲裁中关于加班费的裁决标准是根据劳动法和相关法规制定的。一般情况下,加班费的裁决标准是根据劳动者实际加班时间和加班工资比例进行计算。裁决机构会考虑劳动合同、工资支付记录、加班记录等证据,以确定加班费的支付与否。此外,裁决机构还会考虑劳动者是否有加班补偿协议、加班是否属于强制性、是否存在加班费率的约定等因素。在裁决过程中,裁决机构将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确保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同时也考虑用人单位的合理经营需求。 结语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解释三》第九条规定,劳动者主张加班费时,一般应承担举证责任。然而,如果劳动者能提供证据证明用人单位掌握加班事实的存在,而用人单位未提供相关证据,那么用人单位将要承担不利后果。因此,加班事实的证明责任原则上由劳动者承担,但如果用人单位掌握相关证据,则转由用人单位承担。在劳动仲裁中,裁决机构会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确保劳动者的权益得到保护,同时也兼顾用人单位的合理经营需求。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八十六条 【订立无效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劳动合同依照本法第二十六条规定被确认无效,给对方造成损害的,有过错的一方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2018修正):第十章 劳动争议 第七十九条 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可以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调解不成,当事人一方要求仲裁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当事人一方也可以直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二章 劳动合同的订立 第七条 【劳动关系的建立】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用人单位应当建立职工名册备查。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