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敲诈勒索罪的法律责任是什么?
释义
    犯敲诈勒索罪判刑根据数额大小,最高可判十年有期徒刑。敲诈勒索罪与诈骗罪的区别在于:敲诈勒索罪侵犯公私财物所有权,危及他人权益,采用威胁、要挟等手段强行索要财物;而诈骗罪以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骗取财物,受害人“自愿”交出财物。立案标准和刑期也有所不同。在实际定罪时,需要仔细区分敲诈勒索罪与其他类似罪行。
    法律分析
    一、犯敲诈勒索罪判几年
    我国刑法第274条规定,敲诈勒索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二、诈骗罪与敲诈勒索罪的区别
    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主要特征如下:
    1、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
    2、客观方面表现为使用骗术,即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等欺骗方法,使财物所有人、管理人产生错觉,信以为真,从而“自愿地”交出财物。
    3、主观方面,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直接故意。
    敲诈勒索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被害人使用威胁或要挟的方法,强行索要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主要特征:
    1、本罪侵犯的是复杂客体,不仅侵犯公私财物所有权,还危及他人人身权利或者其他权益;
    2、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采用威胁、要挟、恫吓等手段,迫使被害人交出财物的行为;
    3、主观方面表现为具有非法强索他人财物的直接故意。
    可见,两罪侵犯的客体都有公私财物所有权,主观上都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直接故意,但二者还是存在明显区别:
    1、客体不同:敲诈勒索罪不仅侵犯公私财物所有权,还危及他人的人身权利或者其他权益。
    2、客观表现不同:诈骗罪在行为上着重于“骗”,即采取了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手段;而敲诈勒索罪强调“敲”,即实施了威胁、要挟、恫吓等行为。
    3、受害人交出财物的主观状态不同:诈骗罪受害人是受到欺骗后“自愿”交出财物;而敲诈勒索罪受害人是因害怕“被迫”交出财物。
    4、立案标准不同:诈骗罪,数额较大为三千元以上;数额巨大为五万元以上;数额特别巨大为二十万元以上;敲诈勒索罪,数额较大为二千元以上;数额巨大为二万元以上。
    5、刑期不同:诈骗罪可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而敲诈勒索罪最高刑期为10年有期徒刑。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犯罪分子往往会假冒国家工作人员的身份,敲诈他人钱财,这种行为看似属于招摇撞骗,构成招摇撞骗罪,但其实是构成了敲诈勒索罪。而敲诈勒索罪除了与招摇撞骗罪相似之外,其实与诈骗罪也是存在一些相同的地方,因而实际定罪的时候就需要仔细进行区分。
    结语
    敲诈勒索罪与诈骗罪在法律上有明显的区别。敲诈勒索罪不仅侵犯公私财物所有权,还危及他人的人身权利或其他权益。行为人采用威胁、要挟、恫吓等手段,强行索要财物。而诈骗罪则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财物。尽管两者都侵犯财物所有权,并具有非法占有的直接故意,但其客体、客观表现和主观状态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在实际定罪时,需要仔细区分二者。
    法律依据
    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敲诈勒索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七条 明知他人实施敲诈勒索犯罪,为其提供信用卡、手机卡、通讯工具、通讯传输通道、网络技术支持等帮助的,以共同犯罪论处。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五章 侵犯财产罪 第二百七十四条 敲诈勒索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敲诈勒索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2 4:3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