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的方式及程序 |
释义 | 股权转让,是公司股东依法将自己的股东权益有偿转让给他人,使他人取得股权的民事法律行为。 股权转让是公司股东收回对公司投资或解除股东身份的一种行为,公司股权转让可以对外转让给外部投资者,也可以转让给内部股东。如将股权转让给外部投资者,需要取得公司内部股东的同意,在同等条件下,内部股东存在优先购买权。股权向外部投资人转让其持有的公司股权,需要公司股东放弃同等条件下的有限购买权。股东向股东转让股权的,也需要通知其他股东,如其他股东均同意购买,则股东之间按照持股比例受让转让方的股权。如股权在转让股权时其他股东不同意该股东对外转让的、不同意的股东必须要出资购买该股东转让的份额。 股权转让有两种方式:一是公司内部的股权转让,即股东将股权转让给现有股东;二是公司外部的股权转让,即公司将股权转让给股东以外的第三人。 一、股权转让是什么 股权转让本质属于权利的买卖,股权交易通过合同之债的法律关系实现最终的权利转移,即债权行为—股权变动的关系,股权转让合同就是股权转让的基本形式。股权转让应当遵守一般规定,同时因为股权自身的特性还要受到公司法的调整。 转让人与受让人基于股权转让的合意达成真实一致的意思表示时,合同即能成立。股权转让合同的生效一般允许当事人之间自由约定,但法律规定必须履行批准或登记手续才能生效的,只有经过法定程序获得批准或登记之后合同才能生效。在国有法人股的转让中,因属于国有资产必须经过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批准;中外合资企业和中外合作企业中的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也必须报经审批机关批准和向登记管理机构办理变更登记手续,否则转让行为属于无效;这是法律法规对特殊股权的转让要求必须具备的形式要件。对于一般股权转让合同是否以工商变更登记为生效条件,目前法律没有明确规定,是否进行工商变更登记对股权转让合同的生效问题没有影响。 二、有限责任公司的股权转让规定 有限责任公司股权(与出资同义使用,下同)的转让,分为股东之间的转让和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后者的情况较为复杂。我国公司法第三十五条规定,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其出资时,必须经全体股东过半数同意;不同意转让的股东应当购买该转让的出资,如果不购买该转让的出资,视为同意转让。经股东同意转让的出资,在同等条件下,其他股东对该出资有优先购买权。该法第三十六条规定:股东依法转让其出资后,由公司将受让人的姓名或者名称、住所以及受让的出资额记载于股东名册。 但在实践中,往往会遇到一些复杂的情况,以下就两个具体问题来详细论述:一、有限责任公司股东转让股权,是否要在办理批准、登记露手续后才能生效。根据规定,只有法律、行政法规才有权规定合同应当在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后生效。目前,除国有独资公司的股权转让,因涉及国有资产管理问题须履行特别批准手续外,对有限责任公司股东转让股权,我国现行立法规定要办理批准手续后才能生效的,仅限于外商投资的有限责任公司。 在我国立法中,尚未有有限责任公司股东转让股权,要在办理工高变更登记(或其他登记)手续后才能生效的规定。合同应在办理登记手续后生效,主要是指对抵押、质押、对外担保等担保合同的登记手续,尚未涉及股权的转让问题。 从行为的法律性质上讲,股权转让是在当事人之间依双方约定的合同发生的民事法律行为,一般而言,除有特别约定,以当事人之间的行为为约束范围。办理抵押、质押、对外担保等担保合同的登记手续,虽一般属行政管理行为,但涉及到对外公示、第三人权益的保护和外汇管理等重要问露,所以立法规定,某些情况下必须办理登记手续后合同才能生效。办理由股权转让引起的工商变更登记手续,应属于一种一般性的行政管理行为,仅是对当事人已经发生的股权转让事实加以确认,通常与股权转让的效力无关。依股权变更之事实作股东名册变更登记手续,虽为公司之法定义务,但其性质主要为公司内部的管理行为,与股权转让是否在当事人之间生效没有必然关系。而立法关于某些情况下股权转让要在办理行政批准手续后才能生效的规定,则更侧重于国家对重要经济活动行使的行政监督权力。不同性质的行为,对股权转让是否生效的影响不同。 合同是当家人间的合意行为,非出于必要,法律、行政机关不应加以干涉。所以,凡是法律、行政法规没有明文规定,以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为合同生效条件的,当事人是否办理可能涉及的批准、登记等手续,不影响合同的效力,也不影响股权转让的效力。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