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签合同用假公章是否属于诈骗? |
释义 | 假公章签合同不一定诈骗,有代表权或代理权的人加盖假公章,合同有效;无代表权或代理权的人加盖假公章,合同无效,需考虑盖章人是否具备代表权或代理权。若符合诈骗构成要件且金额达到三千元,构成诈骗罪,应立案追诉。 法律分析 用假公章签合同的不一定算诈骗。有代表权或者代理权的人加盖假公章的,应认定其构成有权代表或者有权代理,合同有效;无代表权或者代理权的人加盖假公章的,合同无效,具体需要依据盖章之人是否具有代表权或者代理权认定合同效力。符合诈骗构成要件且金额达到三千元的构成诈骗罪,应予立案追诉。 拓展延伸 签订合同时使用假公章是否构成欺诈行为? 签订合同时使用假公章构成欺诈行为的问题涉及法律和道德层面。在法律上,使用假公章签订合同属于违法行为,违反了《刑法》相关规定。这是因为假公章的使用是一种虚假陈述,误导了合同另一方的真实意愿和信任。从道德角度来看,使用假公章是不诚实和不诚信的行为,损害了商业伦理和诚信原则。因此,签订合同时使用假公章是构成欺诈行为的,应承担法律和道德责任。为了维护公平、公正和诚信的商业环境,我们应该坚决反对和追究此类行为的责任。 结语 使用假公章签订合同的行为涉及法律和道德层面。法律上,假公章是一种虚假陈述,违反了相关法律规定,属于违法行为。道德上,这种行为不诚实且不诚信,损害了商业伦理和诚信原则。因此,签订合同时使用假公章构成欺诈行为,应承担法律和道德责任。为了维护公平、公正和诚信的商业环境,我们应坚决反对和追究此类行为的责任。 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